古代的货币种类繁多,但在材料的选择上却主要都是金、银、铜和铁等金属材料,也就是我常说的金锭,银锭、铁钱和铜钱。然而,在清朝末期,却涌现出一些特殊材料的钱币,而这些钱币恰恰也揭露了清朝灭亡的一个原因。到底都是一些什么样的钱币呢?小面就让小编来给您揭秘。
文章插图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这些钱币就是骨钱,木钱和竹钱,它们与当时的铜钱显得格格不入,因此看起来十分的“另类”。而清朝的灭亡,从这些稀奇古怪的钱币中就可以窥见一斑。那么它们又是怎么产生的呢?这就要从“康乾盛世”说起了!但若真要去深究这背后的原因,三天三夜都说不完,所以小编删繁就简,只说这其中的一个原因——矿业开采。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根据《清朝文献通考》记载,在清顺治时期民间禁止采铜,所以铸造钱币的铜矿,就大部分依靠从东洋进口。康熙即位,他便废弃了“采铜之禁”,开始实施“铜政”。根据《清实录》记载:“(康熙)谕凡产铜山场……准报开采”,所以有了政策的支持,国内的采铜量也就得到了大幅提升,尤其是西南地区的滇矿,成为当时清朝主要的铜矿来源。因此,有了铜矿,也就可以铸造足够的铜钱(没有滥发货币),以满足商品经济不断发展,所带来的货币需求。之后,雍正和乾隆在位期间,又继续维持了铜矿业的蓬勃发展 ,所以,这才有了以铜矿为基础的“康乾盛世”。
文章插图
然而,自然资源总是有限的,等到了嘉庆皇帝接管大清的时候,铜产量不增反减,这就造成了,钱币发行数量开始落后于经济增长。因此,在南方一些地区就开始出现骨币,也叫做骨筹,是一种用动物骨头做的大额代用货币,如在湖北鄂多地区盛行的“骨制钱考牌”等等。为何会出现骨钱?因为这里依托长江和巴水之便,自古以来就是中部地区的商业中心,贸易往来甚是频繁,经济水平也不断提高,故此,对钱币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但此时清朝的采铜量已明显下降,进而就影响到了铜钱的铸造和发行,所以人们就不得不用“骨筹”来当作代用货币,以缓解眼前危机,并且还一直沿用到了同治年间。道光皇帝即位的时候,清朝的铜产量已经不及嘉庆时期的一半,因此也加速了“铜荒”的到来,所以晚清的经济,也开始和铜矿业一样,开始走下坡路了。再到咸丰和光绪时期,大清俨然已经成了个“软柿子”,内有太平天国起义,外有西方列强入侵,哪里还有心思去维持先祖康熙开创的“铜政”。于是,“铜荒”就逐渐演变成了“钱荒”。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因此除了骨筹,之后又出现了“木钱”,如荣天布庄发行的木制钱筹(小额)。因为在购买日常生活用品时,就会涉及到找零,但此时清朝铜钱的发行量,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部分地区的商业需求,所以荣天布庄就自制了木钱,用于找零,在本店内与铜钱有着相同货币价值。另外还有竹钱,也就是用竹片做的钱筹,为瘦长条状,在江浙一带广为流通,用以缓解“钱荒”带来的金融危机,目前这种“竹筹”,也是至今遗留下来的最多的清朝民间代用货币。后来的事情想必读者们也都知道,同治皇帝1875年驾崩,到宣统1912年退位,不过短短的37年清朝就彻底灭亡了,虽然在这期间光绪皇帝变法求存,但还是没能挽救大清的命运。因为此时的大清,已经没有能力再去采铜铸币了。所以说,当第一个代用货币“骨筹”出现的时候,就已经暗示了大清帝国的气数将尽,而统治者们却没有意识到危机的存在,等光绪皇帝要去改变的时候,大清王朝就好像是一架跌落悬崖的马车,已经没有任何回头的机会了。
- 26位清朝“状元”书法精品欣赏
- 清朝钢轨历经百年,如今依然坚固耐用,专家:每根都是无价之宝
- 清朝有一“特殊”宝贝,只能三个人用,王爷用了照样砍头
- 清朝巨人詹世钗:身高3
- 清朝佟佳氏出了哪几位皇后 佟佳氏后人如今姓什么
- 为什么清朝满族女子耳朵上有三个耳环,而汉族只有一对呢
- 清朝最后的格格,改名换姓活到2014年,死前说出皇室丑闻
- 清朝一穷小伙,闹肚子下船方便,不料却因此发家致富,成百万富翁
- 清朝瑾妃娘娘的小楷记账单很惊艳,端庄隽秀,灵动多姿,字字精彩
- 清朝一穷小子,闹肚子下船方便,不料却因此发家致富,成百万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