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我的外公高络园
文 | 陈奉艾
外公高络园(1886-1976)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多年了,当年还是懵懵懂懂的我,如今也已经是做爷爷的人了。最近,小舅舅为了传播外公的艺术,自费印了一本《高络园书画作品选》。在帮助他完成这件心愿的时候,也不由自主地回忆起和外公在一起的一些生活片断。
外公名时敷,字绎求,号络园,别署弋虬。斋名有乐只室、石芝山房、二十三举斋、二灯精舍、两汉镜斋、长生草堂、格庐、定思斋、求是居、五百文石之居、天然图画之室、双塔簃、箓亭、余乐轩等。浙江杭州人。杭城著名的百年老店“高义泰”就是高家的产业之一。
文章插图
民国时期的“高义泰”布庄
他有五个兄长,他行六,所以在他的名号、斋称中“乐”、“络”等字皆为“六”字的谐音。长兄时丰(字鱼占,号存道),仲兄时显(字欣木,号野侯),都是书画、收藏鉴赏大家。人称高氏三杰。鱼占公擅山水,工铁线篆。野侯公擅梅花,工隶书,精篆刻,与外公同为西泠印社早期社员。其实,除了三外公在进京赶考途中染病,过世较早外。四外公、五外公也都能书会画,只是留下的作品太少,名不显而已。
外公在抗战时逃难离开杭州,辗转到上海,后来就定居在那里了。我小时候,每年的寒暑假,都是随母亲到上海外公家渡过的。上海的房子不大,一楼住的是二舅一家,二楼是小舅舅和外公住。
文章插图
高络园画作
那时候,我对书画这些根本没有兴趣,只是和表兄弟们游戏玩闹。当时印象最深刻的是,外公经常更换家中悬挂的书画,而且每每是我一早醒来,四壁一新。有一次终于忍不住问外公:“您什么时候换的呀?”他得意地告诉我:“你们睡觉的时候啊。”原来,他上了年纪,早上四、五点钟就醒了。为了不吵醒同屋住着的我们,他连灯也不开,只是借助在窗外的路灯,把一房间的画都换了。那可都是一米多高的红木镜框啊,不要说是他七、八十岁的老人,就是年轻人端着也费力啊。可他就是乐此不疲地经常换。
外公是个大收藏家,他曾经收藏过的东西,在今天的我们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当然除了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外,更重要的是他精到的眼力。他把收藏的印章编辑出版了:《乐只室古玺印存》、《乐只室印谱》。并且和丁辅之、俞序文、葛昌楹各出所藏,编辑出版了印学界非常重要的《丁丑劫余印存》。
文章插图
外公的收藏不象现在的许多人,一味的只考虑投资回报率,他主要是自己学习、把玩。因此,即使在所有藏品都被抄走的情况下,他也并没有捶胸顿足、长吁短叹,而是重新又从身边可以找到的东西中发现乐趣,雨花石、印石甚至鹅卵石都成为他的掌中宝。
后来,我插队落户到农村,每次去上海看他,都会拎一袋乡下溪滩捡的鹅卵石去送给他。外公就一块块细细地品味,嗯,这块好,踏雪寻梅;嗯,这块有朵荷花;嗯,这块赤壁夜游;嗯,这块没花头······他还让我到淮海路书画社,去买几毛钱一块的普通青田石,一定要有花纹的。回来他自己打磨,寻找合适的图案。如果没有好的,就划好线让我帮他锯开,他再打磨,继续品味,玩得津津有味。最后,把选好的玩石依次标识好,归类放入抽屉。
文章插图
高络园画作
外公就是这样,可以把玩名公巨迹,也可以把玩溪滩砾石;可以优游杭州占地数亩的园林豪宅,也可以乐居上海逼仄的楼房;始终宠辱不惊,怡然自得,这大概也是他长寿的秘诀之一。
- 马未都:乾隆年间的“月饼盒”,属于宫中珍品,一个价值一套房
- 中国古代史上价值连城的5件国宝,若有幸得到一件,便可富甲天下
- 封神榜三位圣人的实力那个最强,为什么元始天尊成为最后的赢家?
- 中国嘉德专家老师评鉴清雍正斗彩瓷器及市场价值
- 电影《无依之地》完整版
- 一图读懂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俗语“人过六十,莫至二地”,究竟是哪2个地方?古人的经验之谈
- 车与古人的名字,仔细推敲,颇有趣味
- Soul APP支持公益事业发展,尊重个体价值、传递人文关怀
- 王志文天道:真正聪明人的朋友圈,都在悄悄做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