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人生有两大快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很多人认为古代书生最高兴的就是高中状元。其实不一定,有些书生考中探花,比中状元还开心,这究竟是怎么原因呢?其实这当中存在一些不成为的规则,下面我们一起看看。
文章插图
首先科举诞生于我国隋朝时代,然后经过唐宋两个繁荣朝代发展,逐渐把制度完善。到了清朝光绪33年(1904年)举行完最后一次科举之后才退出历史舞台。那么这长达一千三百年的科举考试中,一共考出600名以上的状元,属于当时书生最高的知识学位,然而探花仅是第三名,等于季军的成绩,但是考中探花的人显得比高中状元还开心,其实这跟古代的科举制度有关系。当初很多官职都是又名望士族担任,所以贫寒子弟只能通过考科举才当上大官。因此只要考中前三名的寒门子弟都会显得比较开心。
文章插图
古代“三鼎甲”指的是状元、榜眼、探花,这是通过最终的殿试考出的人员,状元这个词在唐朝就诞生,据记载我国第一位考中状元的书生名字叫孙伏伽,籍贯河北省故城县。而唐朝的探花指的是一种使者身份,非科举的榜名,后来到了北宋末期,探花这个词才指考殿试的第三名书生。大唐科举制度,一般是考中秀才,接着参加会试考取进士资格,有了进士资格的书生才能参加接下的状元试,不过考得进士也是当时的最高功名荣誉,在众多进士中,成绩第一的叫状元,接着会盛办各种庆祝宴会,包括当今皇上接见“三鼎甲”,举办宴席等。
文章插图
在众多的庆祝活动里,有一项流程跟探花有关系,就是朝廷会在花园中举办一场探花宴,如唐朝诗人孟郊著作的诗词《登科后》所描述:“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形容的正是中探花之后的表现,意思是朝廷会在中榜的进士里挑选2个较为帅气的书生,封为探花使者,负责游历知名花园,采取花朵献给状元。为此当上探花的条件必须是要集英俊帅气身材、气质、才识于一身的书生,是官方从本届进士中专门挑选出来的书生才可以成为探花。所以说,被封探花代表着自己的颜值比所以进士的还要高,比状元更具魅力。而中进士的书生一般属于人中龙凤,社会的高层精英,想象一下自己是精英中最靓的仔,谁不开心快乐呢。按我国科举制度来讲,其共分为4个等级,依次是:进士、贡士、举人、秀才,到了明朝清朝时期,科举又被改正成乡试、会试以及殿试,最后在殿试决出状元、榜眼跟探花。
文章插图
所以探花有他高兴的理由,状元身为第一名自然也有他开心的道理,那么第二名的榜眼呢?榜眼原先是被当做状元的陪衬,有点像站在领奖台第二阶梯的亚军,其光芒始终被高他一头位置的冠军掩盖。起初殿试的第二、第三名都叫榜眼,到了唐宋时期就把第三名改为了探花,并且定下不成文的规矩。不过北宋时期有一个叫余中的状元就无法忍受“探花宴”,他可能觉得自己也挺帅,不服颜值输给探花郎,于是就上奏朝廷希望取消选探花的做法,吐槽此法光芒太露,把状元的光都被夺去了。然而余中的这种做法,反而成就科举第三名探花的实力,让人更相信探花是集才华美貌于一身的好男人,而且深受古代妹子的追棒跟痴迷。
- 黄药师为何没有杀裘千仞替女儿报仇难道是黄药师打不过老裘
- 古人难道只会斗鸡斗蛐蛐其实古人能斗的动物还很多!
- 高考中的“神仙”卷面,字迹工整如印刷体,文笔再烂也能得高分?
- 书生气的孟子有点小可爱
- 封神演义:司马迁说‘文王拘而演周易’,难道周易不是伏羲所创?
- 山海经中的独目人是否存在?多个国家都有记载,难道真只是巧合
- 钱钟书《围城》中的白富美,精致的利已主义者,难道注定是悲剧?
- 揭秘秀才、举人、贡士、进士分别能当什么官,考中难度有多大
- 在《春物》实体书上打广告,难道文库要让这部作品成为接班之作
- 一穷书生拜访徐渭,徐渭送了他一副对联,书生看后感激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