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的人生称得上传奇,也称得上矛盾。
一、沈从文的童年,父亲常常缺席
沈从文出生于湘西凤凰的一个大家庭,是凤凰有名的望族。他从小就天资聪颖,生性好动,对世界充满好奇心。
他父亲叫沈宗嗣,自小立志从军学武,长得高大结实,一表人才,性格豪放爽直,喜欢交朋结友,可以说具备当将军的一切条件。
文章插图
可是命运多桀,外在条件并没有成就沈宗嗣的将军梦。
沈从文在回忆父亲时说:
“我的爸爸既一面自做将军的好梦,一面对我怀了更大的希望。他仿佛早就看出我不是个军人,不希望我作将军,却告诉我祖父的许多勇敢光荣的故事,以及他多年在外所得的一份经验”。
沈从文的母亲黄素英,是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黄素英自幼读书识字,知书达理,并懂医方。她小时跟随哥哥在军营生活过,见多识广,举止大方。
黄素英年纪略小于沈宗嗣,婚后共生育9个儿女。在丈夫常年在外的情况下,她挑起了一家人的生活重担,是一位有胆识有魄力的妇女。
据沈先生《从文自传》回忆:
“母亲所见事情很多,所读的书也似乎比爸爸读的稍多。我的教育得于母亲的不少,她告我认字,告我认识药名,告我决断。我的气度得于父亲影响的较少,得于妈妈的较多”。
在沈从文的幼年生活里,父亲沈嗣宗为了追寻自己的将军梦,常年在外漂泊,对沈从文的照顾和教育并不多。
【 将军|沈从文笔下人物,大多家庭残缺,不得爱情,其实都是沈从文的孤独】二、父爱缺失,自我孤独
其实,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并不是局外人,他对孩子的影响,再好的母亲也不能替代。而父爱的缺失,在沈从文的创作中得到诠释。
《山鬼》中,癫子十二岁时,父亲因时疫死在田里。父亲的离去造成了癫子家庭的残缺,剩下母子相依为命。
文章插图
《三三》中,三三五岁时,父亲便撒手人寰,记忆中也只是个糠灰人。父亲的缺席影响了三三对其主体形象的建构。
沈从文的很多作品,均以封闭的湘西社会为大背景,在小环境家庭结构的设置上,呈现出一种残缺的现象,而且大部分是由于父母的死亡或者不在场导致的。
沈从文是20世纪中国极为孤独的作家,朱潜光先生曾这样说沈从文:
“他是一位好社交的热情人,可是在内心深处却是一个孤独者。”
沈从文的孤独意识贯穿在他小说作品的始终。
每位艺术家都对作品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也有自己的创作特点,诗人杜甫就擅长创作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而沈从文的小说作品也有自己的特点。
文章插图
沈从文最著名的作品《边城》,便是通过对于凤凰古城的描写来让读者了解自己的家乡,表现自己对于那片土地的热爱之情。
沈从文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他的一生都在不断的承受磨难。他儿时生活在富足的家庭之中,家庭生活幸福,但他的文凭只限于小学文化,因为后来他的家道开始中落,他富裕的生活戛然而止。
文章插图
他有着当兵的经历,长期的军旅生活教会他什么是孤独的情感,因为在军队里没有亲爱的家乡,没有日思夜想的亲人,更加没有他一起长大的伙伴,这一切都教给他要学会忍耐,在漫漫军旅生活中,他变得安静沉默。
之后,他结束了军旅生活,开始了前往北京的求知之路。身在北京的他,独身一人,忍着对家人的无限思念,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当时的他拥有着对爱情的无限渴望,但是始终遇不到自己心爱的姑娘,这更加加深了自己的孤独的情感。
- 金庸笔下最让人失望的7门武功,听名字很牛,实战起来却都很弱
- 这位将军的陵墓里发现怪酒器,不仅模样诡异,而且来路成谜
- 金庸笔下设定最强的3门武功,残缺版本也很强,第一名上万人练过
- 金庸笔下最顽强门派,3次遭遇灭门之灾,本派无高手却得外人相助
- 水浒传中有种失败的战术,金庸笔下被一大侠所用,却成功克敌制胜
- 金庸笔下最牛的3位配角,都没有盖世武功,最终却都战胜了主角
- 历史上这5位大将军不存在,是虚构的人物,别再被电视剧给忽悠了
- 松鹤延年——名家笔下的松鹤图
- 贺知章笔下最美春天,短短四句都是千古名句,结尾更千年无人能越
- 法国史学家笔下的宋徽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