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浔阳江旧事:相逢何必曾相识


 阳江|浔阳江旧事:相逢何必曾相识
文章插图
图源:菊斋高清书画库
明 仇英 浔阳琵琶局部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中唐元和年间,公元816年,江州的一个渡口。
这一天夜晚,清冷的江水浸透月光,紫色的荻花似风中芦苇一样微微摇荡,几艘停泊在岸边的船只浅浅压入水面,灯火隐约,时而有人影浮动。
此时处在其中的某条船只似乎正要离岸,方方正正的船头微微偏侧。船要行了,在岸边骑马送行的白居易似乎也该离开了。
但就在此时,江面远远传来了一阵琵琶声,竟是京都的弹法!
白居易眼中浮现了复杂难明的情绪。是京都啊,似乎事情还只在眼前。仿佛昨天还能随时出入大明宫内面见圣上忠言直谏,却在一夕之间就被贬谪到万里之外的江州了。
事情还要从元和十年六月说起。
白居易44岁时,朝堂中曾因骄藩与中央政府的矛盾而发生了一件大事。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身受重伤。
按理说此事必然引起轩然大波!但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迟迟不予处理。白居易气愤异常,于是时任左赞善大夫的他便上书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当时的掌权者非但对建议不予理睬,反说他为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行僭越之事。
紧接着他就被贬谪为边远地区当刺史。然后紧接着又因王涯污蔑他母亲死后他写的诗不合孝道,被再贬为江州司马。
《白居易传》载:“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
江州在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而司马这个官职闲散无事,乃是唐朝经常用来安置犯官的官职。一般来说,配到这个官职上的人往往终身再难以有什么作为了。
白居易的至交元稹听闻友人遭贬江州心痛不已,身在病中的他提笔写下一首广为流传的凄怆诗篇: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算到此夜他已被贬谪江州两年了。
在京都多年的白居易对琵琶的这种弹法毫不陌生。他心中涌上了许多感慨,离京许久,此刻竟在这偏远的江州重又听到了来自京都的乐声。
世事无常,可堪玩味。

客船渐渐朝着靠拢过来,那抱着琵琶的女子从客船上下来了。
“描金的长裙曳地,绫罗帔子似水般从两肩垂下。从女子的打扮看似乎在三十余岁,时间留下的印记浅浅淡淡,黄色的金制花钿形如弯月,长发绾成螺壳样的翠髻,淡而细长的画眉下眼中不经意间仿佛透出一种莫名的忧伤。而这目光之下的面容则被琵琶的弦槽挡住了不能得见。”
这段是依照白居易的描摹和我对唐代女子的了解写出的那个女子从客船上走下时的情景。
白居易的形容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她的目光扫过在场的诸人,最后停留在白居易的身上,“敢问刚才唤妾的可是这位大人?”声调颇异江州之言,长安的乡音让白居易听来倍觉亲切。
给友人送行的宴席还未撤下,白居易指了指宴席道,“听姑娘琵琶声便知晓姑娘应是从长安来的,姑娘琴技高超,不知可否入座弹上一曲?”
女子并不推辞,行了一礼后缓缓落座。酒水重新溢满杯子,那女子怀中琵琶静放。直待众人都看向她后她才慢慢地调试起琵琶来。
长安的艺女本就以技艺高超闻名全国,这一番调试琵琶的动作让女子似乎更显得出众。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她只是随意地拨弄出几个声音,空气中就仿佛已经开始有一股气息弥漫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