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宋朝的江湖儿女( 二 )


再来说射这事。大家知道:在今天的热兵器时代,无论军队还是警校,射击都是必备科目。而在“一寸长一寸强”的冷兵器时代,最看重的也是——射击。这便是“弓箭社”的由来。
弓箭社出现在宋真宗景德年间,史载“自澶渊讲和以来,百姓自相团结为弓箭社”。成立弓箭社的目的当然是“练武”!由武艺高强的人出任“教头”,我们熟悉的岳飞的师父周侗,就是这样的“弓箭社”教头。
 江湖|宋朝的江湖儿女
文章插图
当然,弓箭社修习的科目并不限于弓箭,还有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等兵器,除了违禁的火箭、——毕竟多才多艺,才能更容易在战场上活下去!
说到这,可别以为弓箭社是个松散的民间组织,恰恰相反,弓箭社的组织纪律相当严格:“所立赏罚,严于官府”,“分番巡逻”,“遇其警急,击鼓,顷刻可致千人”。此外,弓箭社的训练也相当有组织性:据苏轼《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记载“三、六、九习射一次,并定期较射”。
翻译成现代化说:弓箭社这种民间组织纪律严明、分工明确、训练有素!
除了弓箭社、买马社,还有“忠义巡社”、“万马社”、“壮丁民社”等社团组织,他们大体相当于武侠小说中的各大江湖帮派了。
三、强悍的战力
估计有朋友就要说了:民兵啊?估计战斗力比不过大宋的正规军吧?
嘿,恰恰相反,他们的战斗力还真不是一般的强!因为彪悍的民风,盛产猛人:
比如起自民间的红袄军,首领杨安儿和他的妹妹杨妙真都是武学高手:“杨安儿,有力强用,一堡所服……(杨妙真)膂力过人,马上运双刀,所向披靡。”杨妙真的丈夫李全,也号称“铁枪无敌”。
再说点名气响亮的,岳飞、韩世忠、张俊,出身贫寒的他们,一身武艺哪学的?正是“弓箭社”!
“弓箭社”不但战力强悍,不输金庸笔下的大侠,而且他们的侠肝义胆,也不输金庸笔下的“义薄云天”!
比如:在太原大战中,迅速驰援太原的,除了宋廷派出的正规军,还有相当部分的民间组织。
开禧北伐中,给南宋打先锋的,就有这些战力强悍的边民组织。
 江湖|宋朝的江湖儿女
文章插图
宗泽的抗金大军中,边民组织更是多达百万。
……
《神雕侠侣》中,群雄驰援襄阳一节大家都印象深刻吧?那可不是金庸老先生自己在瞎掰!是真事:在南宋与蒙古的襄阳大战中,南宋正规军几次想突破重围救援襄阳,但都失败了!而最终突入襄阳城中的,恰恰是连编制都没有的边民组织,领头的叫:“矮张”张顺、“竹园张”张贵。无论“矮张”还是“菜园张”,这名头一点都不响,听起来和“山鸡”、“乌鸦”之类的古惑仔差不多,但是论英雄气概,或许他们才是真实的郭靖大侠!
可以这么说:在两宋的对外战争中,几乎每次都能看到这些民兵组织,而他们正是金庸笔下那些忠义无双的江湖儿女的原型。
四、结语
无论买马社还是弓箭社的这些边民,他们长久生活在战争的缝隙之中,真实境遇远不如金庸笔下那么逍遥自在,可残酷的环境,使得他们生存能力极强,战斗力也更加强悍。对比一下,号称百万的北宋禁军,别说骑射作战了,能骑马走两步都几乎做不到,这种所谓的“雄师”,纵有百万,又怎能保境安民?
从某种意义上说,宋朝能从靖康之变里保住半条命,一个直接功臣,就是这些江湖儿女!
参考资料:《宋会要》、《如果这是宋史》、《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