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响应时代,生来不凡所谓样板戏,其实是一个现代才衍生出的叫法。不同于在华夏大地流传了数百年的五大戏曲,样板戏仅仅只有60年左右的历史可以追溯。但是,“出生晚”也并不影响它巨大的影响力,甚至可以说,样板戏是六七十年代无数群体大众最重要的精神食粮。其实样板戏诞生之前,中国戏曲正在经历从传统古代戏曲到现代戏曲的过渡。自鸦片战争打开华夏大门起,从日用百货到思想体制,或悄然无声,或轰轰烈烈,中国的一切都在拥抱新的时代,而新中国成立后,这一切变化显得更加得迫切。追赶早已经历过两次工业革命的西方大国,绝不单单是一两句口号那样简单,新中国需要过硬的综合国力,同时也需要坚定的国民信心,而从前能够凝聚人心的传统戏曲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和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了。
文章插图
因此,创作能够深入人心、适应大众的戏曲作品变得极为重要。而样板戏,便是诞生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之下,可以说,样板戏是响应时代的号召而诞生的。样板戏的雏形见于40年代延安“戏改”的成果《白毛女》。而到了60年代,那时样板戏的概念还未提出,只是把几个深入人心的优秀革命戏曲作品称作“样板”。也正是因为此,注定了样板戏从诞生起便意味着优秀,意味着佳作。在1969到1972年间,为了解决“看戏难”的问题,样板戏正式开始传遍大江南北。随着各大电影制片厂的制作,样板戏被摄影制作成为舞台电影片在全国各地播出,到后来,甚至连地方戏曲都能够见到样板戏的影子。由此足可见得样板戏的影响之大,感染力之强。作为革命经典的载体,在那个物质精神生活都极度匮乏的年代,样板戏像久旱后的甘露。在劳苦大众的心田,在停滞不前的戏曲业,在百废待兴的中国,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也因此,样板戏从其诞生起,便注定了不凡。
文章插图
被误解的“八大样板戏”,几多辛酸几多愁从儿时起,“八大样板戏”便总听人提起,少不经事的我也便觉得,样板戏只有那八个了。可“八大样板戏”真的只有八个吗?其实不然,优秀的样板戏并不止有八个,还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可称得上是样板戏。可为何如今在很多人的潜意识中,样板戏也只有那八个呢?我认为原因有二。其一是大众眼中的八大确实算得上是极品佳作,其中不少台词更是广为流传,“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这句经典台词更是人尽皆知。而八大中的人物形象也是深入人心。《红灯记》中为传送密电码而不屈不挠的李玉;《沙家浜》中为利益而假意抗战的刁德一;《智取威虎山》中为大局考量的孤胆英雄杨子荣;《海港》中为新中国声誉奋斗的大队长方海珍……
文章插图
那些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在大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人物所在的样板戏也便植根于群众的头脑中去。但这也只是最浅层的原因,而最根本的原因,是那段动荡的岁月。1966到1976年,是新中国最动荡的十年,也是我们最不愿提起的10年,而所谓“八大样板戏”便是在那时被群众所误解的。在错误的、强制的思想引领下,样板戏作为工具被强制在全国播放,而播放的曲目只有八个,没有创新,没有变化,八部样板戏被强制要求在全国各地轮播,以至于到了后来,便是幼童都能够随口唱几句那八部曲目中的经典片段,更是有“八亿人民八个戏”的说法。可以说,如今我们提起的“八大样板戏”,在辉煌的同时又夹杂着时代的心酸与无奈,在思想控制极其严格的当时,“八大样板戏”作为“正统”,在一众喧嚣中,被推向了辉煌。是幸运还是无奈,辨不清,也说不明。而这一无奈的误会也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唱中流传到了今天。而在今天,在传唱“八大样板戏”的同时,我们也当了解其背后的历史,体悟时代的辛酸。
- 恋爱脑徐志摩:他只想要甜甜的爱情,至于爱谁真的无所谓
- 圈粉45万的插画真的美爆,这样的诗和远方,网友已彻底沦陷~
- 书推:《逞骄》蓬莱客新作,女扮男装民国文,水准真的可以
- 中国古书中记载的“孔甲养龙”,真的是龙吗到底是什么生物
- 比干真的是被妲己害死的吗?我们被误导了,妲己背了黑锅
-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诸葛亮的奇门遁甲真的可挡十万雄兵吗?
- “小舟独棹烟波间”:关于出行工具,宋代女性真的只独爱舟船吗?
- 锁龙井的传说真的是个笑话吗?如今来看,证明古人太智慧
- 古代皇帝真的很多胖子吗是吃得好还是故意画成这样!
- 皇帝自黑真的有用唐德宗自黑收获民心,而他自黑却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