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城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梁惠王:即魏惠王,战国时魏国的国王。因魏国的首都是大梁,故魏国亦梁国。
文章插图
【 人逃跑|孟子问梁惠王, 有人这么做能笑别人吗】战国时候,孟子跟梁惠王谈话,孟子劝解梁惠王做一个仁君。
梁惠王说:“寡人对于治理国家,那可真是够费尽心力了!黄河北岸魏地收成不好,河内遭了饥荒,寡人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去,同时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河东遭了饥荒,也是这样做。寡人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哪个国家像寡人这般用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而见减少,寡人的百姓并不因此而增多,这到底又是为什么呢?”
孟子答道:“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战鼓咚咚地敲响,两军开始交战,兵器刀锋相撞击,有些士兵扔掉盔甲,拖着兵器狼狈而逃。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凭着自己只逃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逃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大王觉得怎么样,可以吗?”
惠王说:“当然不可以。那些逃跑的士兵,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而已,但本质上来说那也是逃跑呀。”
文章插图
孟子接着说道:“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大王就不要希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充足到吃不尽。细密的渔网不下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尽。,拿着斧子按一定的季节,在草木凋落的时候,那时生长时节已过,那时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便使百姓供养老人孩子,以及为死者办丧事都没有什么遗憾了,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什么遗憾及不满,这也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分给百姓五亩大的宅园,在里面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等家禽、家畜,百姓能够适时饲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吃肉了。百亩的耕地,官府不要耽误它的生产季节,那么数口人的家庭就没有挨饿的情况了。认真地办好学校教育,反复进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这些道理来教导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头顶著或背负著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能吃上肉食,寻常百姓不挨饿受冻,能达到这样的地步,却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还不能实行王道,是不曾有过的事。
但是现在的梁国呢,很多普通人却吃不到应该吃的东西,富贵人家的猪狗,竟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对这种恶劣的情况约束制止。道路上经常有因饥饿而死的人,竟不打开粮仓赈救灾民,老百姓死了,竟这样说:“这不是我的过错,而是由于年成不好造成的。”这种说法与拿刀子刺人,将人杀死后,却荒唐的解释说“杀死人的并不是我呀,而是是兵器杀的人!”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如果不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就会从他国前来投奔,归顺到梁国了。”
文章插图
孟子主张王道,提倡礼乐,反对霸道,反对战争的政治理念,以“五十步笑百步”为喻,也体现出了孟子巧妙的论辩技巧和高超的论辩水平。
两个兵在前线败下来,一个逃跑了五十步,另一个逃跑了一百步,逃跑了五十步的就讥笑逃跑了一百步的,说他不中用。其实两人都是在逃跑了,只是跑得远近不同罢了。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可是却讥笑别人。
梁惠王在治国方面并没有采取什么实质性的好政策,当然也就别指望达到天下归心的目标了。
孟子“仁政”的思想。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突出了主旨,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这种“保民而王”的主张,实际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
-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除不尊崇孟子之外,还做了三件令人费解的事情
- 精选!质量古言,《继后》《媚宠》《如果宠妾想逃跑》都又甜又宠
- 书生气的孟子有点小可爱
- 孟子脾气有多“臭”?简直让人又爱又恨
- 魔道:为什么火烧莲花坞时虞夫人不选择逃跑?难怪江枫眠喜欢她
- 孟子后人今何在?专访孟子第73代后裔孟庆松,诉说传奇故事
- 书法定制《人生三境界,养德泽福》,工笔画系列《老子孔子孟子》
- 大名鼎鼎的《史记》有写错的地方吗,哪些地方出了错漏
- 《大秦帝国》的删减片段,商鞅怒对孟子,让其哑口无言
- 知府弃城逃跑, 妻子愤然写下千古名词, 知府: 我没脸活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