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王冬月
今年45岁的王冬月,是中国工艺美术家、中国国家书画院副院长。一张张白瓷盘,在她的精雕细琢下,变成了珍贵的传世佳品,山水、人物肖像,无不栩栩如生。如今,瓷盘雕刻技艺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从父亲手中接过刻刀
家住泊头市区的王冬月,有自己的一间瓷盘刻画室,里面有一排展柜,柜上一排排山水画的瓷盘作品栩栩如生。“这些作品是近年来刻画的,主要以山水画为主,用瓷盘代替了纸张,让画作变得立体了。”王冬月说,白瓷雕刻是家族世传,传到她这里已经是第四代了。
受父亲王培忠的熏陶,王冬月自小就喜欢上了中国古文化艺术。王冬月介绍,她的祖爷爷当年只是在瓷盘上雕刻普通的唐诗宋词字样,传至父亲这一代后,父亲对刻画进行了发展,开始把中国古代传世之画搬到了瓷盘上。
谈起父亲王培忠开始刻传世画作时,王冬月说,这其中还有她的功劳。“当时,我对父亲说,故宫里那些画作,时间越长纸质越容易风化,倒不如将它们刻到瓷盘上保存得长久些。”父亲采纳了她的建议,之后,也在瓷盘上刻起了山水画。
“自己刻画是在2000年左右开始的。以前,一直都是在看、在学。父亲将刻刀交到了我手里,除了接班外,我也尽己所能继续对刻画艺术进行发展。”王冬月说,如今,73岁的老父亲退居幕后,成了她的刻画指导老师。而她的作品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元素,在刻画国画的同时,还开始雕刻历代领袖人物肖像。
瓷盘画成品
文章插图
放下杂念投入雕刻中
“刻画最忌讳的就是心浮气躁,心情烦躁时千万不能碰刻刀。”当被问及刻画时要怎样才不会出错时,王冬月如是说。
“在刻画过程中不容出现一丁点错误,否则整个瓷盘就作废了,就要重新来过。”瓷盘刻画对人的心性要求较高,心神难以专一的人是刻不了的。这也是为什么在瓷器上作画很常见,但用刻刀在瓷器上刻画却不常见的原因。
同时,刻画的手法、轻重、缓急都有讲究,慢工出细活,急不来。王冬月说,在瓷盘上刻画如同在薄冰上行走,要保持十分的专注,才能完成每一个步骤。刻画过程中,虽然有时瓷渣打在脸上会很疼,但每当看到作品完工后,她心里就会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再艰辛的过程都不足言语。
刻画之初,王冬月要先将画作做成墨稿,精心画在白瓷盘上,接着再用高密度合金刻刀在上面慢慢刻出图案来,每一个细节都要小心翼翼,才能刻出得当的印痕。一个画作的完成,最起码也要在15到20天左右。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在老工艺上烙下时代印记
来源:沧州日报 采访人员 李智力 通讯员 杨梓艺
【 雕刻|白瓷盘上的刻画传承】责任编辑:
- 手工雕刻与当代首饰相结合
- 雕刻工艺 后继有人
- 20万的原石一刀下去裂满满,雕刻师妙手回春,最后抠出一筐极品
- 当年雕刻东方雄狮的男子,富商出300万被他拒绝,如今被迫砸手里
- 乾隆年制象牙雕件:日趋消亡的“禁忌”之美
- 徽州木雕是传统民间雕刻艺术之一,古建筑中的艺术珍品,绝技!
- 木工技巧究竟有多强?牛人在上方直接雕刻,成品拿去拍卖没点问题
- 上世纪的老照片:妇女们在河边洗衣服,工匠雕刻碑文
- 72岁爷爷央视“出道”,制作手办了得,被称雕刻界的“火云邪神”
- 我是玉雕师,大马坎翡翠原石这样雕刻,成品精致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