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品著作权归镇江文化广电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镇江市广播电视台)独家所有,授权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章插图
家乡是每个人心中的"根",无论过多久,也无论走多远,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有着特殊的感情。最近,来自湖南株洲樊女士联系到镇江博物馆,将自己年少时离开老家镇江带走的一批文物,无偿捐赠给了博物馆。这批文物种类繁多,年代跨度久远,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文章插图
上午十点,在镇江博物馆的文物鉴赏室内,工作人员正在小心翼翼拆包这批文物。
文章插图
采访人员了解到,这次获捐的文物,包括古籍、瓷器、银饰等,共计70余件,年代跨度从清代至民国。其中最有意义的就是全套的4本《左传》和《唐诗三百首》。
文章插图
镇江博物馆保管部主任 副研究馆员 张剑:
这几本书籍是我们镇江的一个书坊,当时叫善化书局,是那地方出版的,它的时间有1893年的,有1904年的。善化书局是慈善家也是刻书家柳昕,他创立的一个书局,这个书上也写了这个地点,浮桥西打索街善化书局。
今年79岁的樊奶奶20世纪40年代出生在镇江,后因工作举家迁离。多年来,老人家时刻关注家乡的发展与变化。今年国庆假期,樊奶奶发现家中藏有很多从镇江带到株洲的老物件。于是通过电话,联系到了镇江博物馆,表达了捐赠意向,工作人员也及时前往樊奶奶家中,将这批文物打包带回。
文章插图
捐赠文物老人 樊奶奶:
原来我对镇江的印象就是码头城市、车站,就没想到还有文化产业。所以我就想让这些书再回到它出生的地方。因为我觉得这些东西放在我们手里不当回事,我们也不太懂,会流失,我想放到博物馆是它最好的归宿,就这么简单。
张剑介绍,民间捐赠一直是镇江博物馆馆藏的重要来源。自建馆至今,镇江博物馆接收了众多来自热心群众、文物藏家捐赠的藏品。将文物捐赠给博物馆,既能更好地保护文物,保留历史的见证,同时能让更多的普通观众见到实物,发挥文物的文化价值。
文章插图
因为文物它曾经存在过,将来有可能如果没有人关注就慢慢消失了的事物。中华文明需要传承,需要大家用情怀去守护,所以我们作为文物工作者来讲,怀着自己的一份情感,然后再把就是捐赠者的情感连接起来,去传承我们的文化。所以我们也会很珍视这些东西,善待这些文物,不负他们的厚望和信任。
【 宝贝|70多件!从清代到民国的“宝贝”,回家了!】来源:《看见大市口》
采访人员:尹媛媛
摄像:潘登
编辑:小辣椒不辣
责任编辑:
- 戴宗跑得快,全凭甲马带!那么这个宝贝到底是怎能来的?
- 清朝有一“特殊”宝贝,只能三个人用,王爷用了照样砍头
- 清代《萬國來朝》 圖
- 名将施琅为何宁弃侯爵而求花翎,浅谈清代花翎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 清代知府到底是什么样的职位 换做现在是什么级别
- 考古学家打开雷峰塔后,在地宫下发现一件宝贝,终于解开千年谜团
- 此人3岁封王,27岁去世,墓内宝贝日本人都惦记,专家估价上亿
- 病娇文他眼底寒光乍现,掩藏着癫狂与痴迷“宝贝,痛就喊出来”
- 一位清代县令写的小楷,令人怦然心动,这么好的字如今很难见到了
- 一定有宝贝喜欢的小众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