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钟情|萧珊:巴金亲爱的“17岁小友”,一见钟情再见白首的忘年之恋


 一见钟情|萧珊:巴金亲爱的“17岁小友”,一见钟情再见白首的忘年之恋
文章插图
爱情是这个世界上非常美好且珍贵的东西,而一见钟情更是浪漫又难得。两人若是一见钟情,又能够相守一生,这样的爱情故事可谓是一段佳话。巴金,我国著名的作家,曾被一位“17岁小朋友”写信追求,二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书信来往后选择了见面,结果一见钟情,感情令人动容。凭借《家》成为著名作家,收到无数读者来信巴金的作品《家》出版后受到大量读者的欢迎,这部小说轰动一时,并且不断地被翻拍成电影、电视剧。随着小说的出名,巴金先生也成为了中国的著名作家,吸引了一众粉丝,每天来信不断。
 一见钟情|萧珊:巴金亲爱的“17岁小友”,一见钟情再见白首的忘年之恋
文章插图
书信中大多是表达对小说和巴金先生的喜爱,他的作品在当时社会产生了很大的意义,影响了很多人,这也正是无数粉丝对他着迷,要写信给他的原因。为了不辜负粉丝们的喜爱和热情,巴金尽可能地查看、回复这些信件,只是谁也没能料到巴金最后会与一位写信来的粉丝产生感情。在一个平常的下午,巴金和往常一样拆着信件,不同的是一张照片从中滑落,这引起了巴金的注意,照片中的女孩短发、白衣黑裙,脸上挂着俏皮可爱的笑容,照片的背后写着“给我敬爱的先生留个纪念”。就这样,巴金与这个女孩的缘分开始了。
 一见钟情|萧珊:巴金亲爱的“17岁小友”,一见钟情再见白首的忘年之恋
文章插图
从以文会友到一见钟情照片中的女孩名为萧珊,当时只有17岁,正处于迷惘懵懂的时期,当她阅读过《家》这部小说后,仿佛内心中对爱情和自由的向往被点燃,同时她对作者巴金的好奇与敬佩也油然而生。萧珊就读于西南联大外文系,也曾饰演过《雷雨》中的四凤,是一个洋溢着青春与阳光的小女孩。正是她的热情与直接感染了巴金,她在信中毫不避讳地向巴金倾诉自己的苦恼,也表达了对巴金的好奇。起初巴金只是把她当作众多粉丝中普通的一个,可是在几次的书信来往后,他们的感情悄然发生了变化,由于萧珊比巴金小13岁,所以巴金称她为“小友”,展开了长达半年的以文会友。
 一见钟情|萧珊:巴金亲爱的“17岁小友”,一见钟情再见白首的忘年之恋
文章插图
半年后,萧珊在信中提出了见面的请求,在她心里,巴金已经是很好的朋友,既然如此见面交流,畅谈文学和人生,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而巴金也早已被这个小女孩打动,她的青春、她的直截了当都深深吸引着巴金,也正是这个女孩的出现,让巴金在颠沛流离的岁月中找到了些许慰藉,自然而然地答应了她的见面请求。1936年8月,萧珊与巴金在上海一家粤菜馆相见了,对于萧珊来说,她见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偶像,殊不知,巴金对这次见面也充满了期待与欢喜,二人就这样怀着各自的情愫,一见钟情。勇敢追求爱情,终成眷属在见面之后,两人的交往更加密切,萧珊丝毫不遮掩自己对巴金的喜欢,关注巴金的日常生活,还时常去看望他。但是巴金心里对两人的年龄之差怀有些许芥蒂,他像对待小朋友一般呵护、关心着萧珊,不敢向爱情踏出一步。
 一见钟情|萧珊:巴金亲爱的“17岁小友”,一见钟情再见白首的忘年之恋
文章插图
当时的萧珊那样喜欢巴金,把他当作自己的人生导师一般,其实和萧珊在家庭中的处境有很大关系。她就像巴金笔下的觉慧一般,被封建大家庭束缚着,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迷惘与彷徨。她只能向巴金倾诉,甚至告诉他自己有离家出走的想法。巴金见状,非常耐心地劝说她,他知道萧珊内心向往自由,但是社会人心险恶,纷繁复杂,她一个小女孩还需要多读书、多思考,才能够追求自己内心向往的自由。那时的萧珊很听巴金的话,渐渐的二人的距离也更近了。但是尽管如此,巴金仍旧不肯面对自己对萧珊的喜爱,他不善言辞,面对这个女孩的出现,和给他的生活带来的光芒与色彩,巴金只能用关心和呵护回应。他不仅对年龄有着顾虑,也一直从心底里厌恶婚姻,他觉得婚姻仿佛是枷锁,是一种累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