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泉水做|马祥爱 冯纯智:正月十六日喝巧巧饭】
文章插图
正月十六日喝巧巧饭
马祥爱口述 | 冯纯智整理
在俺这农村里,过去每到正月十六日,都流行喝巧巧饭的风俗习惯。每到正月十六日这天,大闺女小嫚子都会相约三、五成群,各自从家中带上小米、锅、碗、瓢、盆、勺子,还有做衣服、插花绣云的针和顶针等,来到河边或山泉边上。在河涯边或泉水边上找一处干净的地方。姑娘们便用三块石头垒起简单的锅灶,支上锅子,舀上干净的河水或泉水。这时有的淘米,有的拾柴火,然后把淘好的米下到锅里,把绣花针和顶针一块放进去,便生火做饭。等饭做好了,大闺女、小嫚子们便拿着自己带的碗,由主勺者给大家分着舀上稀饭。这时各人便开始喝稀饭,如果谁喝着绣花针或顶针,就说明谁就会插花绣云做衣服心灵手巧。所以,此稀饭名曰:“巧巧饭”。
据说这巧巧饭还有一个传说故事:在很早很早以前,在一个小山村里住着一双老夫妻,夫妻俩膝下有一姑娘,已十七、八岁了,人虽然长的漂亮,但脑瓜反应迟钝。心不灵手不巧,既不会插花,绣云更不会做衣服,老母亲教她做针线活,头前教,后头就忘。这可把老两口愁坏了,心想:“这可咋办呢?闺女大了不会缝衣做饭,找个婆家也没人要。”她老母亲只好天天在菩萨面前烧香磕头,祈求菩萨保佑,让闺女心灵手巧,能缝衣做饭,绣云,插花。功夫不负有心人,心诚则灵。在春节过后的正月十六日这天夜里,闺女的母亲做了个梦,梦见观音菩萨告诉他说:“你带上锅、带上米到村南河涯的泉水边上,用河涯边上的泉水做上一锅巧手饭,让闺女喝了后她就会做针线活了。”她刚要回话。那观音菩萨立即就不见了。一觉醒来,便亮了天。她立即带上锅和米来到村南河涯的泉水边上,便在泉水边上用石头垒上个锅灶,把锅子支上,用河边的泉水做了一锅稀饭,端回家舀给闺女喝。谁知,她的闺女喝完稀饭后,发现在碗底下竟有一根绣花针和一个顶针。她母亲喜出望外说:“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感谢您教俺做巧手饭,又赐绣花针,俺永世忘不了您的大恩大德。”
说来也真是显灵,自从那闺女喝了用泉水做的巧手饭后,脑瓜变灵活了,凡是所有的针线活一学就会。用菩萨赏赐的针做针线活更是心灵手巧,不久便成了远近闻名的巧手绣花女。从此后,每到正月十六日这天,村里的大闺女小嫚子们,为了学的一手好针线活,插花绣云心灵手巧,都会相约来到河涯边或泉水边支锅燎灶,做巧手饭喝,并在锅内放上针和顶针,谁喝到了谁就能心灵手巧,大家并都为她祝贺。时间一长,这“巧手饭”便叫成了“巧巧饭”。此风俗一直流传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现在虽然没有去河涯边上做巧巧饭的了,但每到正月十六日这天早晨,家家户户都会做上一顿小米饭喝。这可能是以此来代替过去的“巧巧饭”吧。
图片/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马祥爱,女,临朐县寺头镇季家庄村人,热爱文学和历史文化,热心挖掘,搜集民间传说、故事、民间风俗等。现为寺头镇文学联合会委员。
冯纯智,临朐县寺头镇石佛堂人,临朐县地方志学会会员,临朐县作家协会会员,临朐县寺头镇文学联合会副秘书长,先后出版文集《年轮》,史志篇《玉象山下——石佛堂村志略》《石佛堂村姓氏考》和临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儿童民间游戏《童趣》,现为临朐县非遗文化项目《民间游戏》传承人。
- 明朝奇人张岱在《夜航船》中夸禊泉水好,知府大人道没收!
- 诗词歌赋|女子出一上联:洞中泉水流不尽!秀才对出3个下联,哪个最经典?
- 济南:办好定向寻泉赛 推动泉水研学游促进文体旅融合发展
- 济南国际定向寻泉赛鸣枪开赛,市民寒风中打卡泉水
- 害怕|考古学家在考古挖掘时,为何会害怕看到矿泉水瓶?今天终于知道了
- 考古盗墓|2003年,周公家族遗址在陕西现世,专家激动之余却发现了矿泉水瓶
- 作者|日本第二国歌唱作者坂井泉水:全国女神,美貌无敌,却红颜早逝
- 不尽|乾隆出一上联“洞中泉水流不尽”,女子对出下联,堪称千古绝对
- 老汉|老汉用“矿泉水瓶”写字,创新书法40年,如今成名后年收入4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