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公元702年,也就是大宝二年颁布大宝律令,规定了刀工制作刀剑必须刻铭。那是传说中制作小乌丸的刀工,号称日本刀之祖的天国的时代,由此为线索,形成了今天我们所了解的古今23000多位刀工名单,虽然有部分已经只存在于史料记录之中。
文章插图
铭、太刀铭与打刀铭
所谓刀铭,主体是刀工的名字,一般都不是本名,而是类似于刀工的“艺名”。刀铭惯例是刻在刀茎的“表”,即佩戴时朝向外侧的那一面。同理,佩戴时朝向身体的一侧就称之为“里”。太刀与打刀、胁差、短刀的佩戴方式不同,因此,表里的划分也正相反,所谓太刀铭与打刀铭的区别就是如此而来。
文章插图
刀工的名字要刻在表,另外一面则可能刻制作时间,称为“年纪铭”,比如“嘉永元年八月日”;或者刻一两句做此刀的缘由,给谁做的,如“本多飞騨守所持内”,这样的又称为“注文打”,即刀匠接到专门订单而做的;或者给刀起个名字刻上去,比如“朝岚”、“村雨”;或者一两句感想或祝辞,比如“及心处无此上者也”,“赤心报国”,等等各种题材内容不一而足。也有的会刻上试斩的结果,即“裁断铭”,这个后面再详说。此外,也有极少数刀剑,刀铭会刻在刀茎处的栋上,比如固山宗次模 写名物“小龙景光”的一口,刀茎的表里都是按照原物的铭文一一堑刻,而宗次本人的铭就放在了茎栋上,这种做法并非定例,而多数是出于个人的兴趣品味而做。平安晚期的名匠,三条宗近,和别人不同,他的太刀铭,在“里”的位置,而短刀铭,也与常人相反。与此类似的还有镰仓初期的备中的古青江刀工集团中的几位,如贞 次、为次。此外,还是有两位新刀名匠是例外:肥前国忠吉和山城守国清。前者的长刀(>60cm),无论太刀还是打刀,9成9以上都是太刀铭法;后者的长刀,全部都是太刀铭。这个小常识,在鉴定时可能会有比较关键的帮助。还好其他的绝大部分刀匠,都是比较规范的把铭打在“表”一面,多少让我们减少了一点分辨的难度。
文章插图
刀工的铭往往不止一种,不同的刀铭也往往反映了其锻刀生涯的不同时期,对于研究刀工生平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比如名刀“山城国一条崛川住人信浓守国广”,就是目前发现的所有崛川国广作品刀铭中唯一的一例,参考和研究价值更高。在系统了解过某位刀工的刀铭之后,往往看到铭文就能大致知道此刀是他哪一阶段的作品。像“武藏大掾藤原忠广”,众所周知是初代肥前国忠吉的晚年铭,而“长曾弥虎彻奥里”,则是名工虎彻的初期铭。(“兴”变“奥”,其实是写了白字...)
还有像津田越前守助广,早期的刀铭是楷书体,笔画较方正,被称为“角津田”,而后期的刀铭则是行书体,笔画圆滑,称之为“丸津田”,角津田与丸津田比较常见的一个用途,是用来区别助广做刀的斩切能力,前者是大业物等级,而后者就只是普通的业物。
文章插图
长铭
古刀早期的刀工往往只是简单的把自己的名号打上,比如“安纲”、“正恒”,或者再加上自己的所住地名国名,比如“备前国 友成”,“若州住冬广”。有些还会加上自己的本名或者入道名号,比如“相模国住五郎入道正宗”、“备前长船与三左卫门尉佑定”,“备前长船长光”入了僧籍之后就打自己的法名“顺庆”。有些刀工为了拔高自己的身份,在刀铭里给自个儿加上“藤原”、“平”、“源”、“橘”这几个历史上天皇御赐的姓氏,以别于无名无姓的平民,就好像现在有的人爱往名片上印“克莱登大学比较文学博士 XX”“XX国华商总会会长”似的———咱可不是一般人呐~ 再显得牛X一点呢,就在赐姓后面加上“朝臣”二字,比如“藤原朝臣XX”、“平朝臣XX”,这“朝臣”一称顾名思义朝中大臣,古时得达到一定的位阶(好像是五位之上)才能称为“朝臣”,刻了这个就跟名片上加印了“中字头”机关那么牛X。加上受领铭,于是就有了“AA国BB住CC守藤原(/平)朝臣XX”,后面若还有“作”、“作之”、“锻之”之类的尾巴就不用多解释了吧?
- 红楼梦追星有多可怕你看看红楼梦中的尤三姐,悲惨境遇不言自明
- 如何直观地说明汉朝到底有多强大?
- 让人胆寒的“凶残”冷兵器,小日本忍者镖垫底,大中华奇兵刃称雄
- 用滑板画水墨、用布贴在滑板,这两个日本滑板先锋的脑洞到底有多大?
- 日本90代奶奶制作的剪报画,年龄从来不是爱好的阻碍
- 日本有百鬼夜行, 英国有吸血鬼, 中国有什么?
- 把您对家乡奉贤的爱写成歌系列(一)!候选作品有多美,看了你就知道
- 趣谈真实的陈近南,武功到底有多高
- 最能代表日本工匠精神的几个品牌(下)
- 古代名妓出场费有多高陈圆圆66万,此女让如今明星为之汗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