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骨灵心济国危,衣衫似雪雪如肌。襄阳城破家亡日,重寄桃花第一枝。——黄蓉
文章插图
金庸笔下的江湖寄存了我们多少心驰神往的武侠梦,儿时的每个周末几乎都会扑在他的刀光剑影里,迷恋侠肝义胆,幻想除暴安良。“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从1955年写下第一本《书剑恩仇录》,至1972年《鹿鼎记》封笔,花费17年写下14部小说,此后便一直吃红利,1988年获得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2000年获大紫荆勋章,2009年获得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更重要的是,他收获了无数的粉丝。
文章插图
可是,这些粉丝之中并不包括作家王朔。又或者说,王朔是金庸的一个黑粉。1999年,《中国青年报》刊登了一篇王朔的文章,名为《我看金庸》,对金庸的武侠小说进行了不留情面的批判,引起学术界的轩然大波。王朔洋洋洒洒两千余字,全是干货,一点不掺水,将他看不惯的文化现象一吐为快。王朔:“这些年来,四大天王,成龙电影,琼瑶电视剧和金庸小说,可说是四大俗。”王朔的笔杆子就是硬,一挑就挑一群,不过他的主要讨伐对象还在于金庸。王朔表示,自己对武侠和言情从来都不当是入流的东西,谁读金庸和琼瑶,谁就是品位低,一概看不起。
文章插图
王朔指出阅读金庸小说的感受:情节重复,行文啰嗦,永远是见面就打架,明明一句话能说清楚的却偏偏要闹误会,就要用武力来解决。王朔的这点心得说得比较客观,小时候只是专注于恩怨情仇,谁的武功更强,长大后再读时关注更多的是小说的艺术,遗憾的是,不少读者都表示,少年时钟爱的片段,如今却再也读不下去。网络上流传着一首打油诗:“见面误会就打斗,相处太久惹情仇。武功练成远尘世,皆大欢喜乐悠悠。”基本概括了金庸的套路。
文章插图
王朔接着说,买了一套七本的《天龙八部》,读完一本后,再怎么努力也读不下去了。原因有二:一,金庸文字的存在作用只是描摹画面,没有艺术价值;二,字里行间充斥着《红楼梦》的味道,段誉像极了贾宝玉,明确指出抄袭红楼。王朔还提出了以下几个观点:金庸的价值观有问题,想当然地给暴行戴上正义的帽子,为了正义哪怕血流成河。王朔:“扯淡就是扯淡,非要扯出个大原则,最恶心。”金庸不高明地虚构了一群中国人的形象,给了世界一个很大的误会。
文章插图
综上所述,王朔从小说内容、艺术价值、影响效果等多方面论证,几乎断言金庸的武侠小说一无是处。王朔也是个有话语权的文人,他的批判引发了读者区的热议,也引来了金庸的正面回应。金庸在《文汇报》上回应:面对王朔的猛烈攻击,我必须“八风不动”。八风是佛教的说法,即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四件顺事四件逆事,不管是赞美还是毁谤,都要保持不为所动的修养。看来,面对王朔的毒牙辣嘴,金庸的心态还是蛮好的。
文章插图
对于四大俗的说法,金庸不敢苟同,表示不把他们称为“四大寇”或“四大毒”,已经是留下留情,很给面子了。接着,金庸完美反击:我读过王朔的作品,幽默风趣,反映了青年心理。对方损自己的,自己却捧对方的,这就是杀人于无形。给出一颗糖,金庸随后又来了一棍子,他说:香港版、台湾版和内地版《天龙八部》都是五册本,王朔买的七册本不知道是什么地方出版的。言外之意,王朔买的是盗版。再言外之意,你没好好看过正版书,就在这妄下断论,贻笑大方了。
- 从两处悬念,看《倚天屠龙记》精彩之处,金庸小说技巧太高超技巧
- 金庸笔下最让人失望的7门武功,听名字很牛,实战起来却都很弱
- 本是边陲无名小国,却被金庸带火,皇帝成为家喻户晓的绝世高手
- 金庸笔下设定最强的3门武功,残缺版本也很强,第一名上万人练过
- 张无忌有两位传人,两人虽得了张无忌“真传”,却死于同一人之手
- 看《笑傲江湖》有感
- 金庸笔下最顽强门派,3次遭遇灭门之灾,本派无高手却得外人相助
- 张三丰的经历很传奇,金庸为何不让他当主角因为写了就会有漏洞
- 水浒传中有种失败的战术,金庸笔下被一大侠所用,却成功克敌制胜
- 金庸笔下最牛的3位配角,都没有盖世武功,最终却都战胜了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