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上,项羽真是一时糊涂吗?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小说还是报告文学?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究竟是主动还是被迫?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背后有哪些真正的政治意图……《左手翻史书》对这些看似另类但实则相当有现实意义的疑问进行了另类解读。
【 桃源|桃源人为保秘密杀人灭口?】
文章插图
''将相和''只是貌合
《廉颇蔺相如列传》因为''将相和''的典故而闻名。但 ''将相和''故事并非讲''男人情谊'',在它背后,其实是赵王在操控两种对外路线,调和鼎鼎,力图保持国家发展平衡的运作。
当时,玩合纵连横的苏秦、张仪都已经不在了,但其外交遗产还在,各国内部仍存在联秦与抗秦的两种外交思路。虽然赵国是军事强国,但也不例外。
廉颇很明显是联秦派。注意,他只是亲秦,而不是投降。廉颇在赵国带了半辈子兵,曾经对燕国、齐国、魏国出兵,都取得了成功。可是对秦国呢?除了曾经与秦军协同作战,廉颇只带兵跟秦军打了长平一仗,但还因为消极避战,中途被撤了。
惠文王十七年,赵王得到和氏璧,秦国立即提出用十五城来换,赵王召大将军廉颇等商量对策。廉颇当然主张给秦国璧,这样纵使秦国赖账,赵国也有话说。赵王却舍不得。最后是赵王的太监缪贤推荐了一个人:门客蔺相如。
缪贤与燕王结好,当然是抗秦派,蔺相如是其幕僚,而且深得缪贤赏识,所以也是抗秦派无疑。他见赵王,慷慨陈词的内容,全是以秦为敌;到秦国,又戏耍了秦王,刻意激怒后者。
文章插图
史载,完璧归赵后一年,秦攻赵,夺取一城;次年又攻赵,杀两万人。
这实际是''完璧归赵''引发的军事行动,是''完璧归赵''的余波。所以说蔺相如''不辱使命'',实有夸大之嫌。不给秦玉璧,又能令秦理亏而无言,无所行动,这才真正是不辱使命。蔺相如一番大言,貌似义正词严,其实理亏。秦王并没有说不给赵十五城,而且还斋戒沐浴,很正式地要接受玉璧,蔺相如却把玉璧偷偷带回了。据司马迁的记载,蔺相如的依据,竟都是''度'',''度''秦王如何如何,也就是主观猜测。
廉颇作为大将军,秦两次来攻,都得胜而去,不能不说他是有责任的,他明显是不作为,是不想给蔺相如擦屁股。
接下来渑池会,蔺相如对秦王作人身威胁,但正是因为廉颇已经驻扎大兵在边境,而且廉颇和赵王议定:王上此去若有不测,太子立即登基,所以赵王一行才得以无恙而回。
这就是联秦派和投降派的区别。所谓联秦派,就是向秦国示好,不给后者战争借口,把战火引向别国,同时自己迅速发展国力,用从他国攻取的土地,来弥补结好秦国付出的代价。
文章插图
纵观廉颇在赵国的战争生涯,基本都是这一路线。所以,蔺相如数次激怒秦国,引起两国战端,白白消耗赵国的国力,这是廉颇不愿看到的。所以,廉颇才要羞辱蔺相如,跟他过不去。
面对挑衅,蔺相如说的话大家都了解了:他先拿廉颇和秦王做比较。这个比较,颇不伦不类,廉颇是上阵杀敌的大将,秦王是高居庙堂的君主,他们怎么可比呢?
蔺相如知道自己的话将被转述给廉颇,所以在话里充满暗示:我作为抗秦派,在外不怕秦王,在内不怕廉颇;同时,赵国要想图存图强,必须把各派各方的力量整合在一起,你有你的道理,我有我的主张,但我们的共同目的,是使得赵国强大起来,这正是王上的深意。
廉颇当然明白了蔺的意思和风度,被蔺相如的大局观折服,更重要的是,他感觉到了相如的背后还有赵王在做推手,遂负荆请罪。
- 悟空为何定要打死白骨精?哪怕会被唐僧念咒,火眼金睛发现一秘密
- 明朝冤屈事用命考科举,饿死妻子,过继亲儿,还有人为其平反
- 算命是封建迷信,古人为何却算得如此之准说出原因你或许不信
- 秦始皇陵的秘密:墓里有白种人的尸骨,秦朝中国就有了白种人
- 帝舜的秘密:上古五帝政清人和,为何唯独虞舜时出现“四凶”?
- 四十三年逨鼎铭文里的秘密
- 孙悟空养马, 到底有什么用? 弼马温背后, 暗藏玉帝一个秘密!
- 《盗墓笔记》张家古楼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张家使命在守护什么?
- 宋江被毒死时,他的三个兄弟手握重兵,为何无人为宋江报仇?
- 红楼梦的四大家族为何权势通天其中三家与康熙有秘密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