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之前|施昕更:把中国历史定格在5000年前


 朝之前|施昕更:把中国历史定格在5000年前
文章插图
掀开中国的历史,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源远流长\"四个大字。奔腾的长江,宽阔的黄河,浩荡的洪流冲过历史翻卷的漩涡;巍巍泰山,莽莽昆仑,坚实的脊梁顶住了亿万年的沧桑;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出一种伟大而崇高的中华文明,造就了一个坚韧而倔强的中华民族。泱泱大中华,悠悠五千年,它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了惊心动魄的深刻印记,也在文明的画卷中写下了波澜壮阔的厚重篇章。然而国际学术界一般都认为中华文明仅始于殷商时期,只有4000年的历史,是这个人,把中国历史定格在了5000年前!他叫施昕更!
 朝之前|施昕更:把中国历史定格在5000年前
文章插图
1894年,英国出版了一本名为《中国上古文明的西方起源》的书,此书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巨大轰动,它主要有两个观点:一是中华文明起源于西方,二是中华文明只有4000年的历史,导致国际学术界一般都认为中华文明开始于殷商时期。
 朝之前|施昕更:把中国历史定格在5000年前
文章插图
为什么西方人不想承认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而更热衷于为中华文明\"减肥\"呢?我认为原因有三:1. 据《圣经》记载,\"洪水灭世\"后出现文明是在4000年前,而中国号称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和《圣经》记载严重不符,所以一些传教士就不承认中国商朝之前的历史,这种想法在西方人观念中根深蒂固。2.西方近代以来发展迅猛,急需对外扩张,同时也迫切的想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他们大肆宣扬种族优越论,从而以\"文明社会\"来奴役\"野蛮社会\"。他们不会认同比他们历史还要悠久的文明。3.西方把文字记载作为判断文明的绝对标准,而将未发现青铜器和未破译文字的文化摒除出文明之列。而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朝代起始于商朝的甲骨文,而夏朝之前的历史大多被称为\"上古时代\"、\"原始社会\",没有文字材料能证明夏朝之前有文明史的存在。
 朝之前|施昕更:把中国历史定格在5000年前
文章插图
当时民国时期的大师章太炎、刘师培等人也支持西方这种观点,这并不表明章太炎等人不爱国,在当时承认中华文明起源于西方就等于承认\"黄白同源\",也能证明中国人也是和西方一样的文明社会,在当时特定时期没有比这种方法更能增强国人自信的方法了。在此国内外都认为中华文化起源于商朝的学术大背景下,一位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站了出来,凭借一己之力发现了良渚文化的存在,把中华文明的起源推至5300年左右,他就是施昕更。
 朝之前|施昕更:把中国历史定格在5000年前
文章插图
施昕更出生于清王朝苟延残喘的1911年,他自幼喜爱读书,却因家贫无奈退学,后来在校长和父辈的关心帮助下得以在工业学校艺徒班半工半读,他十分珍惜读书和学艺的机会,这为他后来从事博物工作奠定了基础。1929年,刚满18岁的施昕更被推荐为西湖博览会的讲解员,他利用此契机接触了大量文物,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后来省政府打算利用展品成立一家博物馆,施昕更因之前在博览会上表现出色,便被直接录用为博物馆的助理干事。此后,施昕更勤勤恳恳、认真钻研考古学和地质学,并参加了古荡遗址的发掘工作,当他发掘到一款造型奇特的石斧时,他就觉得和老家良渚出土的器物极其类似。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在挖掘工作结束后,他回到了老家。
 朝之前|施昕更:把中国历史定格在5000年前
文章插图
在老家良渚,施昕更发现了一些散落的陶片,似乎有先民使用过的痕迹,他的直觉告诉他这些陶片大有来历。他继续潜心挖掘,发现陶片越来越多。后来证明,这次挖掘开良渚文明研究之先河。施昕更把自己发掘的陶片拿给博物馆馆长看,馆长经过研究发现这些陶片年代久远,甚至可能超出了当时公认的历史范围,所以鼓励施昕更继续发掘。得到了馆长的鼓励后,施昕更先后开展了三次独立发掘工作。他的举动引起了乡村们的怀疑,乡村们认为他是在盗墓掘坟,于是对发掘工作百加阻拦,也因此吸引了很多专业的盗墓贼前来勘探,施昕更没有办法,只好以最快的速度发掘更多有价值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