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意思是说:唐朝一位叫李黄的书生,被长安东市一位姓袁女子所魅惑,跟随到了女子住处,和女子同居三日。到了第四天,李黄回家,其仆人闻到李黄身上有一股蛇腥味。随后,李黄感觉头疼欲裂而死。家人找到袁姓女子处,发现那是一处早已荒废的宅院,里面有一条巨大的白色盘踞在树上。
文章插图
在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洪迈曾写过一本《夷坚志》,里面也出现了白蛇的故事,不过这个故事并没有《博异志》中那么可怕,故事的大概是:
丹阳孙知县娶了一位娇妻,妻子天生好打扮,每次洗澡时都不让奴婢伺候。孙知县有一天喝醉后,闯进妻子沐浴之室,竟然发现浴盆中有一条大白色。后来妻子承认自己是白蛇,孙知县越想越害怕,不久便去世了。
正是因为有这些白蛇和书生的故事,才为后来的白蛇传留下了文化基因和发展空间。宋朝的《西湖三塔记》被称为白蛇传的源头,这里讲述了一位叫奚宣的书生,在西湖遇到了一位迷路的女孩,女孩姓白,女孩一直哭,奚宣无奈,只能将她带回家,后来二人成婚,这个姓白的女孩,就是白蛇化身。不过,这个故事的结局并不完美,因为奚宣喜新厌旧,最终抛弃了白娘子,白娘子为了报复,展现了白蛇害人的一面。因为故事的主人公奚宣和“许仙”发音类似,女主也是“白娘子”,因此《西湖三塔记》被称为是白蛇传真正的源头。
文章插图
但是,后人真正熟悉的白蛇传,还是明朝著名小说家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冯梦龙的版本,把白蛇传的故事情节完整的体现出来,把白娘子从“妖魔”变成了拥有“人性”。在《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里,把“白蛇传”的下凡、借伞、施药、端午惊变、水漫金山等故事情节一一呈现,冯梦龙为大家塑造了一个善良、不害人的“蛇精”形象,在爱情故事的映衬下,这种白蛇的形象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后来的民间京剧《白蛇传》、皮影戏等,包括影视剧,大多沿用和改编冯梦龙的这一版本。
文章插图
三、文化发扬:白蛇传和中国传统文化
在中国民间传奇中,白蛇和书生的故事屡见不鲜,从唐朝到明朝,白蛇步步褪去妖魔的形象,由“妖”变成了“仙”,逐渐形成了后来的“白蛇传”。实际上,中国“四大民间传说”都是以爱情故事为依托,人们在传播白蛇的故事的时候,被她的勇毅、忠贞的爱情精神所感染,白蛇已然变成了一个正面的形象。这个转变过程虽然曲折,但结果却十分美好。因为“白蛇传”的风靡,因此形成了独特的民间文化。
文章插图
中国传统的端午节,即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因为“白蛇传”的缘故,增加了独特“驱毒辟邪”的民俗。在“白蛇传”中,白蛇通过修炼成人,因为喜欢许仙,设计了二人邂逅的桥段,最后喜结良缘。但是因为在端午节这天误喝了雄黄酒,导致原形毕露。受“白蛇传”影响,每到端午节这天,人们便准备雄黄酒等物,来驱逐五毒,因为蛇是五毒之首。例如《红楼梦》第三十一回中写道:
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午间,王夫人治了酒席……
这里的“蒲艾”和“虎符香囊”,都是驱除毒虫所用。说明端午节驱逐五毒,在当时已经成了一种习俗。
在中国的传统戏曲中,京剧、昆剧、越剧、评弹等品类中,都有《白蛇传》唱本,在明清时期,《白蛇传》戏曲,是端午节的时令戏,在当时的杭后一代,每逢端午节,集市的戏台上必唱《白蛇传》,有的大户人家自家养的有戏班子,过端午节时一家人相聚,也会必点《白蛇传》。
- 中国古代史上价值连城的5件国宝,若有幸得到一件,便可富甲天下
- 陈省身的数学人生开创几何新纪元,为中国数学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 三种吉祥鸟的画法分享
- 美国历史教材上仅有的六位中国人,你可知道他们都是哪些人
- 中国网络文学能否撕掉“二等文学”标签?
- 中国武术由来已久,“武学盛世”和“武学末世”分别是什么时候?
- 中国嘉德专家老师评鉴清雍正斗彩瓷器及市场价值
- 「张忆滨」|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 中国画中的理想男人
- 安徽萧县: 为青少年成长搭建文化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