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 , 群雄割据 。所谓“时势造英雄” , 总有人要站出来 , 一统乱世 。合久必分 , 分久必合始终是一个历史的循环 , 长期的群雄割据最终以三国鼎立收场 。曹魏 , 蜀汉 , 东吴 。而东吴则以读者的低存在感划过历史的长空 , 留下的曹魏与蜀汉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而曹操与刘备二人则成为关注的焦点人物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小时候喜欢刘备 , 是对是非黑白界限的明确 , 长大后喜欢曹操 , 是对人情世故的圆滑和包容 。小时候的纯真 , 体现在谁有“理”而喜欢谁 , 谁弱谁更容易博得同情 , 而刘备则站在了“理”与“弱”的双重制高点 , 所以年幼之时才会觉得刘皇叔应该匡扶汉室 , 一统天下理所当然 。尽管这是《三国演义》中描述的 , 但对孩童时期的我们来说 , 这便是历史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刘备|小时候喜欢刘备,长大却又喜欢曹操,刘备这个“完人”过于完美】第一次接触三国 , 多半是通过三国演义的电视剧 , 稍微有理解能力之后才会接触《三国演义》 , 再之后才是《三国志》 。但无论如何 , 《三国演义》字里行间都存在刻意抬高刘备 , 而贬低曹操的说辞 。书中将刘备描绘成宽厚爱民 , 忠肝义胆的大汉继承者 , 一统天下乃众望所归;而曹操则是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 , 阴险狡诈 , 疑神疑鬼的枭雄角色 。在三国的角色描绘之中 , 曹操无论是在性格 , 相貌 , 出身甚至是胸襟都要低刘备一筹 。如此带有主观色彩的描绘 , 也不能让人所信服 。《三国演义》终究是一本小说 , 拿来读读尚可 , 但也仅是读读而已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北宋之后 , 金国人和蒙古人轮番羞辱南宋 , 南宋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失去了中原这块祖宗留下来的土地 , 此时的朱熹开始重新强调王朝的正统地位 , 朱熹修订《资治通鉴》 , 强调蜀汉乃东汉王朝正统说法才开始盛行 , 此做法无非是强调南宋才是华夏王朝的正统继承者 。从历史角度来看 , 北宋之前蜀汉从来不是东汉王朝正统继承者 , 而是曹魏政权 , 现在看到的《三国演义》则是在朱熹的框架下所写 , 成书年代乃为元末明初 , 中原大地饱受元人的摧残 , 因此借着蜀汉政权的正统性 , 抨击元人得国不正 , 在书中一拉一踩 , 也就奠定了当今民众对三国时代蜀魏的认知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书中描绘刘备乃中三靖王刘胜之后(存在质疑) , 咱们暂且当他是刘胜之后 , 可能与汉朝皇室血统有着太平洋的距离 。从汉武帝推恩令之后 , 无论是同姓王还是异姓王 , 人人自危而又无法破解 , 刘胜也许是为了自保 , 凭借着超强的生育能力 , 生下120子 , 可谓是人丁兴旺 。而刘备是刘胜的十二代孙 。按照此种算法 , 汉朝王室遍布人间可能有数以十万人 , 拿一块砖头从天上砸下去 , 砸中的可能就一个是汉朝王室的后裔 , 刘备头上的王室后裔头衔 , 也只不过是一个幌子罢了 。
曹操虽说不姓刘 , 但在两晋南北朝到隋唐甚至到北宋 , 曹操都拥有三国时期的正统之位 , 唐朝历代君王庙中 , 东汉末年仅曹操一人入选 。只有唐朝承认的开国君主 , 才能进入君王庙中 , 享受世人的祭拜 。
- 红楼梦里,贾琏为什么老喜欢地位低下的女人这样分析你可赞同
- 儿时游戏之八--灯笼会
- 甜宠文不是因为喜欢,谁会护着你
- 对中国疆域贡献最大的一个朝代,却不被后世所喜欢,惹易中天大骂
- 刘备在《三国演义》中,哭了至少不下30次?哭对他究竟有多重要
- 乾隆皇帝一生写了四万首诗,但仅一首入选小学课本,学生却很喜欢!
- 双向暗恋文,有喜欢的嘛?
- 情感日记:我愿与你用爱,来书写光阴的纯美
- “五服”是什么?为什么出了“五服”就不是亲戚?
- 刘姓家族出一上联“刘邦、刘备、刘德华”,其他家族霸气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