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他|葛兆光:即使区隔了你我他,也挡不住生活世界的融合与交错( 三 )


“黑石号”出水大量长沙窑彩绘瓷碗
看着那些出产于河南巩县或者长沙的唐代瓷器,我不由得想象,从广州或者泉州出发,经过南海到达马六甲海峡,一艘正准备转头向印度洋去的巨大木船,被巨大的海浪冲得上下颠簸,船上不同肤色的水手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风浪,他们在甲板上忙忙碌碌操帆划桨。
其实,这种往来并不奇怪,近几年中国发现了一块唐代的石碑,叫《杨良瑶神道碑》,碑文说明,贞元元年(785)也就是八世纪下半叶,中国官方使者,就奉命出使,经海路到过黑衣大食,就是新兴的阿拉伯帝国,大唐使者最远到过现在伊拉克的巴格达。
当然,黑衣大食的使者和商人也同样经由海路或陆路,来到过大唐的首都长安,你如果看过唐代章怀太子李贤墓里的壁画,你就会看到正在参拜大唐皇帝的各国使者的形象。
04.
历史越往后,全球越紧密
当然,这还是序幕,一个漫长的序幕。
商业贸易、军事战争、宗教传播和人口流动,从一开始,就把全球连在一起。当然,历史上的帝国和王朝,各自划分尔疆我界,把世界划成一块又一块,区隔了你我他。
也许大家可以看看唐代,唐代那么开放,可是中国和尚玄奘出国也很困难,唐代边境有“过所”就是边境检查站,唐朝法律规定私渡出关要严惩,一般人要“出蕃”必须有凭证,玄奘也只能混在商人队伍里面出关。他后来经过西域沿途各国,如果没有高昌王事先给他写的二十几封介绍信,你怎么知道他能不能顺利抵达目的地呢。
而日本和尚到中国来,也得得到唐代官方的批准,就像九世纪日本和尚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里记载的,日本方面得有遣唐使发给的“使牒”,中国方面得有官府发给的“公验”。更不要说秦汉为了防备匈奴修筑的“长城”,明清为了防备海上来犯搞的“海禁”。
但是,政治的区隔,挡不住物质、信仰和生活的需求,民族之间的彼此隔阂,也常常被生活世界的融合和交错所改变,历史越往后,全球越紧密。
到了真正深入地把全球连成一片,使得全球成为一个历史,也许可以说,最重要时间点是两个:第一个是蒙古帝国横扫欧亚,开创了一个广袤的世界,用一些历史学家的话说,就是开创了世界史。
第二个是大航海时代,欧洲人向左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向右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到达印度、中国和日本,发现了环绕全球的航道。
05.
政治和文化区隔了你我他,
经济和文明把全球连在一起
好了,回到我们“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第一季。
我想说的是,虽然我们希望把全球史当做彼此联系的历史,但是,终归历史并不是一条直线,中间有分也有合。
历史上的帝国、王朝、民族,常常把世界划出尔疆我界,这往往是政治和文化的作用,像传统中国所谓“华夷胡汉”的说法,像欧洲对于开化、半开化、不开化民族的区分,像现代政治家们关于第一第二第三世界的认识,就把你、我、他区隔开了。
但是,历史上帝国之间的战争,却无意中促成了人类文化、技术和思想的交融,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经济贸易、物质交换、宗教信仰、人口流动等,更把全球不同种族和不同文化重新连在一起,这是经济和文明在起作用。
《旧约·创世纪》第十一章里记载了一个巴别塔的故事,据说,早期人类就想联合起来,建造上天堂的高塔,但耶和华怕他们自己就能上天,不再相信耶和华的话,就想方设法让各个族群说不一样的语言,使他们彼此不能沟通,于是,人类分成了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耶和华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塔)”。
可是,交通的便利、物质的需求、信仰的传播和文明的比赛,还是把地球上的各种族群、国家、文化的疆界渐渐打破,现在所谓“全球化”(Globalization)就是讲的这个大趋势。
我们毕竟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成为世界公民是一个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