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如今我国也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制度,但是垃圾种类繁杂,也是颇令人头疼。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现代人都会为大量的垃圾处理而感到头疼,那么在科技极度落后的古代社会,垃圾又是如何处理的呢?《燕京杂记》中记载:\"人家扫除之物,悉倾于门外,灶烬炉灰,瓷碎瓦屑,堆积如山,街道高于屋者至有丈余,人们则循级而下,如落坑谷。\"这段出自《燕京杂记》的记录,记录的是清朝的百姓对待垃圾的态度。尽管当时的清朝朝廷,再三要求百姓不允许把垃圾倾倒到街道上,但是老百姓们却也没当回事儿,该倒还是倒,于是就有了书中的一幕——街道脏乱不堪,环境污染非常严重,甚至老百姓们从外面回个家,就跟进垃圾山似的,要循阶而下。
文章插图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垃圾处理问题,即便是在古代也是一个非常令人头疼的问题。因为,它牵扯到的关联方错综复杂,不只是朝廷,还有百姓、商贾等;而且还与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息息相关。说到这里,肯定会有人提出反驳意见,毕竟以上的例子也只是孤例。古代人口较少,早期的时候并不像现在这样有各种生产工厂,如此在自然的合理承载力内,还会有环境污染问题和垃圾问题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自人类文明诞生开始,人类便以集聚的形式聚居,更兼之又多选择依山傍水,生活条件优越的地区,这种生存模式在保障人身安全,形成了乡村、城镇、都市等集聚点的同时,也就有了大量垃圾产生的必然条件;而且虽然粪便、厨余垃圾、焚烧产生的草木灰等都从现代的垃圾分类来看是可以降解的,但事实上,它的降解、处理也需要历朝历代自上而下的系统化的建设,不会是一蹴而就的。
文章插图
先秦时,厕所便已经发明出来,但除却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不在意以及建设厕所仍旧要花费众多人力,也让厕所的推广十分艰难。这种垃圾问题甚至还曾在隋朝建都选址上成为重要的影响性因素。在杨坚建立隋朝之后,作为出身陇西的贵族世家,他自然想因循旧制定都长安。而长安城,地处关中平原,又有河流流经,更是此前数朝的古都,似乎这是一个合情合理的决定,但是最终杨坚还是选择了洛阳城。因为此时的长安,环境污染严重、垃圾遍地,城市的给排水系统被破坏殆尽,显然并不适合定都。即便是在典籍中记载,垃圾处理最好的朝代宋朝,垃圾问题也一直困扰其始末。而\"垃圾\"一词,也是诞生于宋朝。至于明、清朝代,一如文章篇首的垃圾问题一般相当严峻,关于如今很多穿越小说中、影视剧中的街道窗明几净的情况,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甚至在清朝末年,仍有霸占北京的粪霸于德顺这般人物。
文章插图
其实对于环境问题,不管是古人还是现代人都是非常重视的,因为它已经威胁到了人的生存环境,只不过受制于文明程度不同,所用的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一:法律上的措施在殷商时期,《韩非子》中记载:\"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也就是说,如果乱扔垃圾(草木灰)的话就会对乱扔垃圾者施以剁手的刑法。不得不说的是简单粗暴,也相当残忍,但是重刑之下效果自然很是显著。而到了秦朝,商鞅觉得动不动就剁手很浪费劳动力,那怎么办呢?\"商君之法,弃灰于道者,黥。\"于是改成黥刑,既严厉惩罚了乱丢垃圾之人,又不至于让被惩罚者丧失劳动能力,造成社会负担,也是一举两得!
文章插图
而到了唐朝,《唐律疏议》则规定\"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也就是说凿穿城墙偷偷倾倒垃圾的,一律仗责六十;甚至对于追查不严的也进行追责。现代人污染环境,会被罚款,情节严重会坐牢,这样的举措可以说也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相较于古代的刑法严峻而言,要轻了许多而已。二:公共卫生设施的建立以及其机构的建立、发展无疑,在垃圾处理问题上,国家是有决策权的一方。在律法的基础上,各朝各代也都在处理方式上进行了尝试。
- 明朝末年资本主义经济和思想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当时的统治阶级是否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可在《探世界》里,两个男人也演了一出好戏
- 孔子是大成至圣先师,凭什么他后人也被尊称为衍圣公?答案没那么简单
- 这件文物大材小用古人也这么用,现在用来上课,以前用来打仗
- 孔子说:“晏子,小人也”;晏子说:“孔某人与叛贼白公是同类”
- 用力过度反被形式拘泥,《李美真》的问题是什么?
- 格律诗中“出”字为什么不算平声——诗友原创五绝问题答复建议
- 老书虫挑选的六本网文佳作,口碑炸裂,解决你的书荒问题
- 看看古代都有哪些黑科技,这些古人的智慧结晶,今人也未必能做到
- 诸葛亮做出一个预言,几十年后邓艾亲身验证,大叹丞相神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