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彩|重彩艺术理论谈之六:当代理论与实践的构建( 二 )


 重彩|重彩艺术理论谈之六:当代理论与实践的构建
文章插图
其实国画和其他世界各地的区域性、民族性艺术是一样的,都是经过历史的发展,也会在某些历史时期发生巨变,在一定的区域内解决一个范围的问题。但是在近现代,世界各地的艺术都面临着国际性的问题,而国际性的直接结就是国际化。也就是说,摆在我们当代中国艺术家面前的问题是:一群中国人,用什么样的方法,什么样的文化思想,来解决多元文化的问题?
于是我们看到,国画概念的基本条件发生了变化,所以国画的边界就必定会发生变化。内涵不仅丰富了,而且在局部还出现了置换,于是外延就会发生根本的转变。重彩艺术就是一群中国人,当然也不排斥外国人,用多种艺术手法,以多元文化的思想,来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种综合性问题。由此,重彩艺术是将传统国画的边界进行模糊,并且把艺术家们接触到的其他各画种的边界也进行消融。将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在概念的内涵上进行丰富,并付之于实践。
 重彩|重彩艺术理论谈之六:当代理论与实践的构建
文章插图
融入中国元素
其实,在重彩艺术的内涵当中依旧有很深的传统艺术理论的影子,毕竟重彩艺术是从传统艺术理论体系中脱胎而出。准确来说,重彩艺术是一群中国艺术家,带着传统的艺术观念,接受了当代多种艺术形式的特点,以包含中国文化在内的多元文化思想为依据,来解决自身面对的问题。而我们当下面临的问题,往往都是跨地域、跨民族、跨国家的问题。
所以,在解决多元问题的时候,重彩艺术是非常重视中国元素的。重彩艺术对传统艺术理论提出质疑,但并不是要彻底否定,而是肯定传统理论的历史地位和功绩,采纳其在当下依然存在优势的部分,使之成为重彩艺术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依据。
中国元素在重彩艺术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无论是墨色、构图、笔法、意象以及关照方法等均有所保留。而且重彩艺术并不否定、排斥遵循传统国画理论体系的艺术家们。重彩艺术是多元文化下,多元艺术形式中的一元,以综合性的方法来充实自己的艺术理论和实践。
中式中西色彩
重彩艺术取得综合性的发展,首先是基于传统国画的艺术理论之上,寻求与新事物结合的端口。重彩艺术以传统色彩理论为端口,找到了突破点。传统艺术理论受到了古典文化的影响,古人将更多的经精力在了墨色上,色彩的运用成为了薄弱项。从《周易》的“贲卦”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古代对色彩的基本观点——自“束帛笺笺”,到“白贲无咎”,装饰的最高境界在于素雅。除此之外,在儒家和道家理论中,都重视五色。道家自不必言,儒家也有着自己的偏好。《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子曰:恶紫之夺朱也。
这其实是将色彩的文化概念,取代了色彩的自然概念。色彩所表现的不是视觉的审美,而是文化的秩序。传统国画中当然也有丰富的色彩,但是却一直在原有的理论体系下盘旋不前。但是,我们现在面临的环境不仅仅是文化色彩,文化色彩已然退居其次。反而是自然色彩成为我们重要的关照对象。
西方近代的色彩理论深受科学的影响。自牛顿将光线分解之后,色彩理论随之丰富。七色光原理成为印象派重要的创作方法。可以说,这种自然色彩的理论为我们的视觉审美带来的盛宴,并且也成为科学和艺术联袂的狂欢。人们对视觉自然色彩的需求是由来已久的。重彩艺术将丰富厚重的色彩纳入到原来的理论和实践中。如果一味地固守理论,而忽略实践的需求,那就只会被世界所遗忘,成为博物馆的展品。这个世界是彩色的,人们的需求是多样的,我们面对的问题也是复杂的,所以重彩艺术选择了从色彩开始突破,将原有的概念色彩和自然色彩融合,成为与传统国画形式相揖别的仪式。
体现当代意识
与传统理论,尤其是色彩理论的揖别,其本质是将长期受制于传统艺术理论的当下艺术实践解放出来。是把艺术理论和实践变成了可玩味的事物,而不是必须遵守的金科玉律,艺术家并不是这些条条框框的奴隶,而是艺术的创造者,准确地说是艺术情趣的把玩者。跳出传统的教条,就会面临当代意识的语境。各种现代哲学、后现代思想、修辞学、符号学等理论,解释、解决着传统的文明和历史问题以及当下冲突、人性异化、时尚消费、社会隐喻等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