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俗语“知羞耻,知恐惧,知艰难”何意,为什么是古人成熟的标准

古人讲二十弱冠,三十而立。由于封建社会人的思想和身体成熟比较早,男的二十岁,女的十五岁便可以认定为成人的标准。人到三十岁时,就要完全地自立,不但要脱离父母生活,甚至还要承担起大部分的家庭负担。实际上,今天社会的成人标准与古代没有太大的改变,男女都是十八岁,这种以十八岁作为成人的槛儿,是一种身体层面的标准,说明体格长全符合大人的各项指标,然而从精神层面来说,现代人就算到三十岁都未必达到成人的要求。
 恐惧|俗语“知羞耻,知恐惧,知艰难”何意,为什么是古人成熟的标准
文章插图
《元史?察苏传》记载着察苏夫人张氏一段家训,说
“人有三成人,知畏惧成人,知羞耻成人,知艰难成人”
。这句话自元代开始,成为明清至今评价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准。“知羞耻,知恐惧,知艰难”具体的含义是指什么,咱们不妨来详细看一下。
一是知羞耻
孟子说过“人禽之变”。话说孟子有次对夫人大发脾气,原因很简单,只因为孟子夫人居家时,没有将颈部的纽扣扣严实,为此孟子对夫人进行一番严肃的训导。在场的孟母看不下去,数落儿子说“在家起居,穿着随意些没有什么大不了”。孟母的话跟今天大家的观点是一样的,居家生活以宽松舒适为主,没有必要搞得如此严肃束缚。
 恐惧|俗语“知羞耻,知恐惧,知艰难”何意,为什么是古人成熟的标准
文章插图
孟子不以为然,凡事要见微知著,即使在家也不行,应该时刻保持做人的准则。这便是孟子“人禽之变”的著名论断,孟子看来人与禽兽的差别微乎其微,仅仅是人能够知羞耻,而动物没有。每到春秋动物繁殖的季节,动物可以光天化日之下做一些人类不能做的举动,这便是动物没有羞耻感的表现。
到人身上也是如此,三岁以前的小孩子跟小动物一样,它没有性别的观念,男孩女孩都可以光着屁股满街乱跑。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可以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的思想,因此羞耻感逐渐地萌发并伴随终生。
二是知恐惧
很多人或许不明白,恐惧为何会成为人成熟的标志呢?很简单,给大家举个例子,小时候,都玩过一个游戏叫举高高。小孩不开心不高兴的时候,作为大人把孩子抱起来腾空举高高,小孩会觉得很好玩,笑得不亦乐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恐惧感也会逐渐增长。同样是举高高,换作大人被隔空举起肯定吓个半死。
 恐惧|俗语“知羞耻,知恐惧,知艰难”何意,为什么是古人成熟的标准
文章插图
恐惧|俗语“知羞耻,知恐惧,知艰难”何意,为什么是古人成熟的标准】再比如说,小孩本身没有恐惧认知,他们所接受的恐惧认知全部来自大人的语言描述。我们靠讲狼来了、坏人来了吓唬孩子,从而让他们停止哭闹,这属于一种外部描述型恐惧,类似外界有人在描述一件事物的可怕性,来帮助小孩构造出恐惧的认知。等到一定年龄后,外界描述型恐怖会逐渐地被成熟的心智所取缔,同时另一种自发型恐惧感开始出现,即人可以自行地给自己设定恐惧。比如对死亡的恐惧,对自然现象的恐惧等等。
此时的这种恐惧,实际上是人内心主观思考活动的表现,由思考变成恐惧,说明人的内心做过一定的“利益权衡”,即对一件事情会有利益考量,毫不客气地讲,人若是没有对利益的牵挂,便没有所谓的恐惧。
 恐惧|俗语“知羞耻,知恐惧,知艰难”何意,为什么是古人成熟的标准
文章插图
三是知艰难
北宋大儒邵雍《诗书吟》有句很出名的话“知得之艰难,肯失之骄矜”。这句话说得实在太好,一个人要是知道得失的艰难,必然会舍弃自己那些嚣张跋扈的态度。由此可见,知艰难是个很深层次的话题。艰难二字的微妙之处在于,作为一个程度词,它不是一个具象的事物,面对不同的事儿,它算传达的意思也不尽相同。
举个生活中最简单的例子,同样的生活挫折,有些人会觉得难于上青天,有些人眼里根本就不是问题。我最切身的感受是,十年前结婚,家里比较拮据,总是攒一点置办一点,前前后后准备一年半,才勉勉强强把婚结了。身为同龄人,我的高中校友是个富家子弟,人家结婚不但排场,而且置办的速度极快,反正大多数情况下,钱到位基本一切都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