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赵春萍
【 读后感|赵春萍:千里戈壁万年情——小说《牧人》读后感】图文编辑:阿拉善文化艺术传媒
千里戈壁万年情
——小说《牧人》读后感
《牧人》故事中介绍,这是一个三省交界的戈壁荒漠地带,我就在纳闷,为什么困境中的人都愿意去蒙古族聚居的地方?带着疑问看完了这篇小说,终于明白了父亲的选择是正确的,也许是苍天有眼,也许是冥冥之中,也许是上天的安排,这篇看似简短的小说,其中蕴含着非常多的生活哲理。
这篇小说的开头就给人造成一种悬念,急于观下文,这到底是怎么了?
叠字、叠词加一连串的叠句,更加刻画出一种可怕的如地狱般的环境,如“满山满疙瘩满沙满滩,不见一只羊一头牛一峰骆驼一匹马一条狗,除了人就是人。除了骨瘦如柴的人就是骨瘦如柴的人,除了衣衫褴褛的人就是衣衫褴褛的人,除了东倒西栽的人就是东倒西栽的人,除了饥饿如疯的人就是饥饿如疯的人……”这是何等瘆人的地方?是荒漠戈壁阒无生机的人间炼狱?
只有人类的世界,人还能存多远?
说它没有生机,却又出现了如此多的小生命,沙爬子、乌鸦、蚂蚁、斯趴牛等小生命的出现,让人有了清晰的画面感,仿佛身临其境,呼吸也随之有了沉重与负担,累得我!
用父亲的眼光来描写巴音岱老爷的胖与高,显示父亲的瘦小,反衬出一种鲜明的对比,让人充分展开想象,胖男人,胖女人,不怒自威,点出少数民族留给外来人的初次映像和特点。因着语言不通,他们先是观察,不言语,留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凶巴巴、恶狠狠的,但在日后的一系列生活细节中不但体现了日久见人心,而且还描绘出他们彪悍体魄下那一颗细腻的心,这种反差的描写,让人记忆深刻、入脑、入心。
作者在这里行为语言和肢体语言的运用恰如其分,让这段故事颇有意蕴,描写动作环环相扣,如图雅为父亲洗脸的那一系列描写,“放稳、拧挤、抖落、拉起、攥、擦洗、漂洗”等动词的连环使用,清晰的画面感你不在场都不可能的。骆驼的温柔与牧人的和谐配合,牧人与生畜之间的交流互动,更应衬出牧人的一种与生俱有的草原魅力,是我们慢慢品味学习的。
通篇的口语,也就是戈壁特有的方言,更贴切,更生动,一种蒙语与汉语的交叉,蒙古族习惯与汉族习惯的融合,蒙古人与汉人的共同生活,让戈壁显得更纯粹,更单一,更直白,戈壁人说话就如戈壁般直接了当,没有任何掺杂,一眼能望到边,却满是生活的经验与关心。
描写斯琴图与鸟的对话、数羊的情节,描写精到,再次刻画出戈壁人的胸怀与柔情,人与自然和谐生长。斯琴图用蒙汉双语教父亲熟悉戈壁的生活,戈壁的花花草草,戈壁的沟沟梁梁,动植物的习性,这些戈壁的生活经验都信手拈来,这是一种长期生活在牧区的人所拥有的基本技能,庆格勒、图雅、蒙柯等等多个蒙古人的形象,从小事反映出牧人的感恩情怀,他们认死理,认准的人就会掏心窝子,这也是戈壁牧人常有的胸怀与特点。
整个小说没有具体的时间,空间、地点,但却处处充满着那个年代所奇有的特征,让人没有陌生感,只有熟悉劲儿。小说中造就的所有蒙古人,有棱有角,没有一个是怂蛋,因为环境,无论是社会环境还是地理环境,还是人文环境都没有让他们失去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他们看似没有远大理想,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就是实实在在的过好自己当下的生活,这些真的是牧人所具有的坚韧的品格,因为我在牧区工作了六年,亲历过这些生活的细节,所以深有感触,牧人的情怀就像戈壁一样,宽广无垠,也许没有小桥流水,没有冰山雪地,让你感受到的就是一望无际的热情沙漠。
小说以父亲的生死经历和戈壁磨练为主,描绘出戈壁深处,还不为人知的动人故事,通篇没有赘言冗语,每一个生活的细节都告诉读者,生命至上的道理。有了人类,才有了人与自然和平相处,平安共利,绵延不息,情与景的交融,灵与肉的磨砺,简单中有细微,细微中有细节,细节决定整个命运!读着这篇小说,我眼前时时闪现着电视剧《国家孩子》的画面,那首天籁之音“梦中的额吉”在胸中畅想!
- 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为何不背着唐僧,原因是背不动
- 古文:以帝王之尊求嫁,千里江山为聘,看孟云檀如何玩转皇宫
- 农村俗语:“千里不贩马,百里不贩葱”是为何?
- 上联:千里成重,丘山成岳,登重岳一览千里丘山。下联对得绝妙
- 三国两晋南北朝|蔡阳的武功有多高,为何敢千里追杀关羽?几回合能斩杀关羽?
- 雍正|原来你是这样的雍正?给大臣千里送水果,朱批肉麻到人起鸡皮疙瘩
- 明朝|1495年11月,明军在严寒中千里奔袭,击败吐鲁番,攻占哈密
- 为什么古人说,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古人经商智慧,令人佩服
- 总裁甜宠文:她喝下堕胎药,留下离婚书出国,总裁跨国千里追妻!
- 赤手搏虎,跑赢千里马,史称勇过关张;四世英豪,传奇堪比杨家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