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揭秘:明代三才子之首的杨慎为何被终生流放?

流放|揭秘:明代三才子之首的杨慎为何被终生流放?】“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大气磅礴、雄浑激昂,让很多人记诵传唱。这首歌的歌词并不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所写,而是出自明代杨慎的《临江仙》词。杨慎与解缙、徐渭并称为明朝三才子,杨慎排名首位,被称为大明第一才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流放|揭秘:明代三才子之首的杨慎为何被终生流放?
文章插图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是四川新都人,出生于一个世儒世宦之家,其家族有“一门七进士,科第甲全川”的美誉,杨慎的祖父、父亲、叔叔们都是朝廷官员,而且品级很高。父亲杨廷和历仕四朝,是武宗、世宗两朝的内阁首辅,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杨慎自幼聪慧,才气过人,24岁时状元及第、名满天下。随后进入了号称“内阁宰辅历练之地”的翰林院(明代有“非翰林不进内阁”的说法),担任了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编纂皇帝实录,为皇帝讲解经史,成为御前高级幕僚。像杨慎这样的高官子弟,又有状元的显赫声名,按常规一般会走一条由翰林院修史到六部历练、再由六部进入内阁的仕途道路,这是一条万人仰慕的“金光大道”。但出人意料的是,杨慎没有走“金光大道”,却走了一条崎岖坎坷的人生道路,这里面有多方面的因素,但笔者认为跟杨慎的性格、跟他服务的皇帝的秉性有很大的关系,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杨慎是个清正刚直、嫉恶如仇的人,凡事都很较真、都要理论出个是非曲直,一旦认准的事情就会坚持到底,绝不妥协,有时显得有点“轴”。这种性格在官场上很容易得罪人,也容易招惹祸患。他先后服务了两位皇帝,第一位是武宗朱厚照,这是位痴迷玩乐、胡闹透顶的荒唐皇帝,干了太多的奇葩事。杨慎多次上书进谏,劝朱厚照以国家社稷为重,收敛玩乐之心,为天下万民做出表率。朱厚照虽然顽劣,但对手下大臣还比较客气,总是“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嘻嘻哈哈、一笑了之,既不听劝,也不会惩处大臣。杨慎多次劝谏无果,一气之下辞了官,直到嘉靖帝继位,他才重新复出任职。刚继位的嘉靖帝不像武宗那样爱玩,但他敏感多疑、刚愎自用,十分抵制杨廷和等元老大臣对自己的摆布,甚至不惜以狠辣手段维护自己的至高地位。他上台不久,就因为他父母的尊号问题,与杨廷和为首的前朝大臣展开了激烈争论,史称“大礼议之争”。“大礼议”之争的焦点在于谁为皇室正统的问题,嘉靖帝执意尊自己父亲为“皇考”,则意味着皇位传承实际由明孝宗一脉转到了嘉靖皇帝父亲一脉,这让杨廷和、毛澄、杨慎等讲究正统论的大臣很难接受。同时,大礼议之争也是皇权和相权之争,嘉靖帝和杨廷和等人都不肯轻易让步。
 流放|揭秘:明代三才子之首的杨慎为何被终生流放?
文章插图
双方争论得异常激烈,嘉靖帝为了达到目的,曾多次向杨廷和、毛澄等人示好,封敕他们的先人,荫官他们的子弟,希望他们退一步,满足自己孝敬父母的心愿,但没有得到满意的回应,嘉靖帝的内心充满了羞辱和愤恨。但皇权是至高无上的,朝廷大臣也并非铁板一块,随着嘉靖帝地位渐稳,朝廷大臣中也有一些人积极向皇帝靠拢,支持皇帝的主张,杨廷和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索性以退为进,向嘉靖帝提出了辞呈,想以辞职来要挟皇帝让步。没想到嘉靖帝根本就没挽留他,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杨廷和只能郁闷地回到老家四川新都养老。爹走了,儿子接续战斗。杨慎扛过了杨廷和的旗帜,继续跟嘉靖帝抗争。但此时的嘉靖帝羽翼已丰、心意已定,执意称父亲兴献王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并要下策文祭告天地、宗庙。杨慎、何孟春等人联络了200多名大臣在左安门一起哭谏,从早上一直哭到中午,哭声震天,杨慎更是连连拍打宫门,请求皇帝接见大臣。嘉靖帝长久以来压抑的怒火终于爆发了,将哭谏的大臣按品级分别给与停职、下狱和杖责惩处,结果活活打死了16人。为首的杨慎被嘉靖帝给与了特殊关照,挨了两顿板子,被打得皮开肉绽、奄奄一息,但仗着他身体好,总算留了条命。嘉靖帝取得了“大礼议”之争的最后胜利,他没有轻易饶过杨慎,将其削职为民,充军发配到了云南永昌卫,杨慎从此在滇南开始了30多年的流放生活。杨慎的内心是强大的,他没有消极颓废,而是寄情山水,潜心创作,为白族修史,保持着梅花那种“生在穷山绝域而绝世独立、自放清香的风骨”。他依旧关心政治,关心百姓疾苦,当地方官员和豪绅以修治海口为名,强占民田、坑害百姓时,他写下《海门行》《后海门行》等诗痛加抨击,并专门写信给云南巡抚请求制止。安铨、凤朝文等人发动叛乱时,杨慎率领家僮积极参与平叛战斗,为剿平叛乱做出了贡献。嘉靖帝对杨氏父子始终耿耿于怀,经常打听杨慎在云南的动向。云南的地方官跟杨慎关系比较好,替他打马虎眼,说杨慎现在年老多病,颓废潦倒,嘉靖帝听了挺高兴。杨慎知道皇帝的心思,也配合表演,有一次他假装喝醉了酒,脸上涂上红粉,头发梳成两个髻,还插上花,然后让歌妓们扶着他招摇过市。靠着这些手段,“颓废潦倒”的杨慎在狠辣的嘉靖帝手里活了下来。其实,杨慎可以活得更好一些,甚至可以重回朝廷任职,前提是他要向皇帝诚恳认错,用他状元才子的声名为嘉靖帝的“贤君”形象加分。但终杨慎一生,他都没有向皇帝上书认过什么错。所以朝廷六次大赦,杨慎都不在赦免之列,嘉靖帝铁了心要让杨慎老死云南。杨慎在异域他乡坚持了30多年,远离故乡亲人,有时难免心情压抑、思绪惆怅。好在他有一位心意相通的妻子,始终用一种精神的力量在慰藉、支撑着他。他的妻子叫黄娥,是工部尚书的女儿,擅长诗词散曲,婚后与杨慎过得卿卿我我、十分幸福。杨慎被贬南下时,黄娥毫无怨言,千里护送杖伤未愈的丈夫。在其后30多年的岁月里,夫妻两人虽然大部分时间相隔一方,但书信不断、情思不断、诗文唱和不断,留下了许多情真意切的诗词佳作。1559年七月六日,杨慎在云南昆明病逝,享年72岁。死后,他的棺椁被运回四川新都安葬,漂泊了半辈子的游子终于落叶归根,回到了亲人的身边。杨慎一生坎坷,这种坎坷的经历也激发了他的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使他成为有明一代著名的博学家。他不仅对经、史、诗、文、词曲、音韵、金石、书画无所不通,而且对天文、地理、生物、医学等也有很深的造诣,一生著作有四百余种。《明史》记述道:“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第一。”注:内容真实性已考证,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