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对于很多事物的判断和处理过程中,世人往往过分依赖自身的理解。同时,也必然忽略了对于事物本身的了解。这种行为本身通常无可非议,却又将造成难以挽回的严重后果。因此在真正做出行动之前,还是需要充分的认知,切莫最终得不偿失。中华文明长达五千余年的风雨之中不曾间断的是历史文化的传承延续。可真正能够窥见千年往事的机会如今已是凤毛麟角。一座伫立在河北沧州境内的巨型铁狮却以其高昂的姿态向世人宣告着中华民族两千余年的文化内涵。\"镇海吼\"是这座铁狮子为人熟知的名字。身为文物,能够跨越千年之久屹立不倒,属实罕见。可如今它却因为一次意外受到难以弥补的损伤,不由让世人唏嘘不已。
文章插图
很多事物之所以能够被视为瑰宝常存于世,并非只在于其华美的外表。与此相比,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则显得弥足珍贵。当下普遍认为这座古老的铁狮被铸造成型的年代应该早于后周时期,也就是公元593年。这座当代现存最为完整也是年代最为久远的青铜器来自于当年沧州市的开元寺前方。这座铁狮子实际上能够保存如此完好,大多得益于周身的青铜结构。同时,最为人所震惊的还是它多达32吨的总重量和油然而生的威武气势。若是细细端详,还能发现它脖子下方的\"狮子王\"字样和背部的莲花宝座。
文章插图
正是源于这些特征的考据,最终历史学家揭开了铁狮子当年的真正身份,也就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除此之外,它的腹部还留有未曾被人发现的金刚经文。这些用端正的隶书写就的文字为铁狮子增添了更为神秘的色彩。遗憾的是,如今因为侵蚀已经难以辨认它原先的模样。除了对于铁狮子本身的研究,更让人好奇的是如何塑造成型这样的庞然大物。而出乎所有今人意料的是,当年古人采用了一种极为巧妙的分块铸造法,甚至还完成了组装。一座完整的铁狮子,正是由许多长宽不等的小型铁块堆叠而成,再加上层层铸造,最终才形成了之后庞大的巨兽模样。事实上,\"镇海吼\"的存在在后世大多被理解为震慑一方的象征,而非菩萨的坐骑。当年的百姓普遍认为铁狮子有镇住海啸的作用,\"镇海吼\"的威名也由此而来。
文章插图
时间有着颠覆一切的能力,任何看似坚不可摧的事物在岁月面前都显得不堪一击。相比较周遭已然沧海桑田的环境,\"镇海吼\"似乎是时光荏苒之下唯一幸存者。19世纪开始之前,这座铁狮子都曾毫无损坏的屹立在沧州城的一角。令人不甚意外的是,多年以来的风雨侵蚀仅仅让它的外表沾染锈迹,内部却始终完好如新。这多数得益于当地人对于铁狮子由衷的敬畏和当年古人精湛的铸造工艺。然而任何事物都不可能真正做到长久存续。1803年沧州的一场暴风雨,让曾经千年之间巍然不动的\"镇海吼\"发生了意外。难以想象的是,风雨过后这座铁狮子竟然被刮倒在地。同样无奈的是,扶起它需要耗费财力,因此当年的官员就选择了放任不管。铁狮子就这样经历了多年侵蚀,直到1893年才被扶正。可惜的是,经此一事后铁狮腹部开始产生了严重锈蚀。唯一欣慰的是,它始终能够保持直立的姿势继续震慑一方。
文章插图
很多时候自以为是的判断是导致最终失败的直接原因。在经历了清朝年间的灾难之后,虽然镇海吼遭到了一定程度的锈蚀,可也换来了众人的保护和重视。本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可如今铁狮子终究还是没能逃过消亡的命运。新中国成立以来,许多地方部门都对保护当地的文物高度重视。尤其是那些能够象征地方文化和历史价值的文物。其中这尊镇海吼也被沧州市纳为重点保护对象。然而当时政府对于如何处理和保护缺乏认知,直接采取了询问苏联专家的手段。苏联专家当即表示想要铁狮子长久保存,就不能让它受到雨水侵蚀。当地文物局就根据这番言论自作主张,为\"镇海吼\"修建了一个凉亭。不料正是因为这个举动,间接让文物毁于一旦。原来凉亭表面上能够阻挡雨水的侵蚀,可半封闭的环境结构也同样造成了\"镇海吼\"身上的水分难以被轻易蒸发。
- “镇海吼”重达32吨,历经千年不倒,却倒在专家自作聪明的保护上
- 沧州巨狮重达32吨,屹立千年不倒,却倒在了专家自作聪明的保护上
- 专家|重达32吨的“镇海吼”历经千年不倒,竟然毁在专家自作聪明的保护
- 沧州|32吨铁狮子风吹雨淋千年屹立不倒,却倒在近几十年专家保护上
- 自以为是|“镇海吼”有32吨重,屹立千年未倒,却倒在专家自以为是的聪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