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阕|岳飞早期的另一首满江红,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多数人却没读过

大家好,我们的信爷谈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提起岳飞的《满江红》,我们最先想到的都是那首“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句句热血澎拜,淋漓酣畅,洒尽一腔悲壮豪情。但是岳飞其实还有另一首《满江红》,这首写作时间上要早于那首“怒发冲冠”,而全诗气质也迥然不同。整首诗字里行间都是山河破碎的悲切情怀,以及对收复国土的一腔期盼,将军满目荒凉,望江山寥落的孤独背影让人悲愁满怀。
 半阕|岳飞早期的另一首满江红,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多数人却没读过
文章插图
《满江红·遥望中原》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半阕|岳飞早期的另一首满江红,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多数人却没读过
文章插图
这首诗约写于岳飞驻扎湖北武昌之时,当时全国军队已经切断了南宋朝廷通往川陕地区的通道,湖南湖北地区已直接面临强敌。岳飞奏请出征,并率军重新打通了川陕通道,而此时朝廷却下令他班师,于是岳飞只得重回武昌。在这种情形之下,他登上了黄鹤楼,北望山河,满怀萧索,写下了这一首《满江红·遥望中原》。词的上半阕写对家国昔年美好景象的回想,下半阕写如今山河破碎的现状,渴望提锐旅,收复故土,再登黄鹤楼,重看大好山河。上半阕写景,下半阕抒情,全篇视野广阔,情怀真挚,基调悲壮,展现了岳飞早期豪放词作的鲜明风格。可与晚期的另一首《满江红》相对照,看出诗人在思想情感与词作风格上的变化。
 半阕|岳飞早期的另一首满江红,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多数人却没读过
文章插图
上半阕直接开篇点明诗人登上黄鹤楼,于楼上极目远望的事件。他所见处,是故土中原的荒烟,和隐于那荒烟里的旧时城郭,此时岳飞脑中情不自禁回想起了那些被占去的国土往日的美好模样。诗人并没有全面描述城市里的繁华,而是选择了皇宫这样一个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来描写。因为皇宫是一个国家的枢纽所在。朝廷在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国土;皇宫人去殿空,国土也就沦丧。
 半阕|岳飞早期的另一首满江红,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多数人却没读过
文章插图
诗人脑中旧日的皇宫是何等景象呢?那是花艳柳鲜,阁楼如画,万岁山前珠翠灼目,蓬壶殿里笙歌悦耳,那是一派盛世繁华的美景。今日登楼,望着远方荒原里的故土,想象着当年那里的欢乐祥和时光,诗人心中该是怎样的酸楚落寞。从往昔的美好中清醒过来,眼前的山河已碎,敌国铁骑踏焦土,遍地风尘恶。到这里,词的上半阕结束,诗人由登楼望中原荒烟始,进而遥想故土当年美好景象,再转至眼前残酷现实,情感上层次分明,流转自然。至上半阕结尾,为下半阕抒怀做好了铺垫。
 半阕|岳飞早期的另一首满江红,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多数人却没读过
文章插图
下半阕情绪陡然而起,国家的将士们如今在哪里?他们命丧沙场,无数的鲜血润湿了兵刃。国家的百姓在何方?他们在烽烟里横尸沟壑,河流淌血。这样的一幅惨痛画面,任谁一睹都是心中伤痛,何况是一个国家的高级将领。他眼看着国破家亡却无能为力,胸中悲郁之气无处消散,只有在这黄鹤楼上一声叹,叹江山还是这个江山,世事却早已是今非昨。如今的国土上,处处是萧索凄凉的村落,望眼望去,让人悲从中来。下半阕的悲凉情绪到这里一抒而尽。
 半阕|岳飞早期的另一首满江红,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多数人却没读过
文章插图
接下来,诗人的情感转为激昂,他在期盼何时能够得到朝廷批准,带上大军直指黄河,扫尽敌军铁甲。这种豪迈激昂的情绪一泄而出,奔腾延绵,再顺势生出喜悦满怀。到了那时,诗人就可以无所挂念地归来,再游武昌,重登黄鹤楼。遥想今日登楼的悲凉俱往矣,那时该是怎样的欢欣快乐?诗人在结尾不说重登黄鹤楼,却说再来骑黄鹤,其激荡情怀,直欲骑鹤一冲霄汉,一抒复山河拾破碎的喜悦之情。至此,诗篇就在这样一种幻想与期盼的满怀欣喜之情中结束,仿佛诗人将所有现实当中的悲凉无奈一扫而尽,终将带给国家百姓一个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