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绘画艺术绝不是对作画技艺的复制,一张真正有灵气的画作必然有它自己独特的气韵在,这是任何复制品都无法模仿的。然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对于速度的追求达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出门要坐快车、吃饭要吃快餐,就连作画也变成了一种流水线作业。
工厂生产会以高效为主,于是就有了流水线操作。对于工业生产来说,流水线作业耗时更少、效率更高,人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所以流水线作业受到了市场的广泛接纳和喜爱。可若是把这种模式搬到艺术领域中,人们就很难接受了。
中国近代国画大师,书画巨匠范曾就曾被爆出“流水线作画”的丑闻,让世人大为震惊。范曾的人生经历相当的丰富,在艺术上的造诣也是鲜少有人能够企及的。他不仅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还曾担任过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身上还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等多重荣誉和头衔,可为何最后却没能坚守艺术的底线,导致自己晚节不保呢?
1938年,范曾出生在南通的一个书香门第之中。他的父亲范子愚和母亲缪镜心都是南通当地赫赫有名的教育家,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范曾自然也就收获了良好的教育,整个成长的过程中都浸淫在浓厚的古典文化当中。范曾四岁时就显露出了自己非凡的绘画才能,他开始学习画达摩像,家里到处都堆满了他练习的画稿。
【 作品|中国近代国画大师,日本为他建造美术馆,晚年作品为何却卖不出去】1957年,范曾以优秀的成绩从南开大学历史系转到了中央美院进行学习,在此期间还受到了中国画系老师李苦禅、李可染等国画大师的指点和赏识。1962年,范曾又在沈从文的帮助下到了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并且在编绘服饰资料和临摹优秀绘画等方面做出了不小的贡献,24岁毕业画作《文姬归汉》还获得了郭沫若的题诗一首。至此人生都一帆风顺的他,却没想到1964年开始,他的命运就被彻底地改变。
1964年,一场浩荡的运动席卷了全国,范曾就这样在批斗中度过了整整十二年。《上堂开示颂》:“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特殊时期结束后,范曾的绘画事业再次起航,多次应邀到国外讲学、办画展,对于中外文化的互相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如此,范曾的画作还尤其受到日本民众的欣赏,不仅多次邀请范曾赴日,还在冈山县为他建造起了一座永久性的“范曾美术馆”。2008年,范曾获法兰西公民之星金质勋章,画作巨幛《唐人诗意图》,被永久悬挂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
回顾范曾老先生的一生,可以说他所取得的成就是无比辉煌的,不仅受到了业界的尊敬和爱戴名满天下,其画作更是享誉世界,在当年那个“万元户”还很稀奇的时代,其画作也能被卖到十几万一幅的天价,也称得上是一画千金了,令人艳羡不已。遗憾的是,有才无德的人终究还是无法在历史的洪流中站稳脚跟,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范曾老先生毅然放弃了自己的职业道德底线,令无数追随者失望,晚年作品甚至一度没啥人买,被市场淘汰卖不出去。
据说当时范曾因手头吃紧,便想要向郭庆祥卖画,郭庆祥也毫不客气,直接要了两百副画。结果范曾一口就答应了下来,还承诺在一个月之内就会完成这两百副画。郭庆祥十分疑惑,就去到了范曾的工作室,结果这才知道了范曾高效率作画的真相。觉得自己上当受骗的郭庆祥非常气愤,于是公开发表了一篇名为《艺术家还是要凭作品说话》的文章,指出了中国美术界的“流水画”现象,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是人们也都已经猜出了七八分。
两人还因此打了一阵官司,虽然最后以范曾胜诉宣告结束,但是范曾的声誉也因此迅速下跌,画作也渐渐遇冷。晚年时期,他在北京的荣宝秋和北京匡时推出的14幅作品,流拍率就达到二分之一,惨遭市场淘汰,由此可见,群众对他“流水画”做法的不满和排斥。归根结底,艺术的美妙就在于它的不可复制性,如果把画画变成了一件没有灵魂的手工作业,那么必然会遭到市场的唾弃。
- 中国古代史上价值连城的5件国宝,若有幸得到一件,便可富甲天下
- 鸟为食亡——鱼山饭宽充满童趣寓意的水墨绘画作品(图)
- 陈省身的数学人生开创几何新纪元,为中国数学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 俄罗斯美女的书法作品,自叹不如
- 美国历史教材上仅有的六位中国人,你可知道他们都是哪些人
- 启功32岁时的作品,虽不成熟,但是却很耐看,有梁诗正之神韵
- 中国网络文学能否撕掉“二等文学”标签?
- 中国武术由来已久,“武学盛世”和“武学末世”分别是什么时候?
- 中国嘉德专家老师评鉴清雍正斗彩瓷器及市场价值
- 一生仅演一部作品就退出演艺圈,现却身价过亿,捐上百所希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