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首次发现“水泥”混凝土墙壁!河南这个考古遗址公园明年开放,再现七千年前生活场景( 二 )


【50多岁男子下葬找20多岁女子陪葬,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原地区已有礼制】
余庄遗址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余庄村,遗址东西长约1600米,南北最宽约600米,面积约50万平方米。
“其中龙山墓葬有10多座,其内以M10最为重要,是目前河南境内已发现的随葬器物数量最丰富、等级规格最高的龙山文化墓葬,墓葬保存完好。”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吴伟华介绍,在单棺内葬有一人,仰身直肢葬,头东向,颅骨上有朱砂;另外棺外北侧还陪葬一人,亦为仰身直肢葬。
棺内一人年龄为50多岁,棺外人为20多岁,二人性别如何?吴伟华表示,准确的结果正在研究中,但根据目前推测,年龄大的为男性,陪葬者为女性。
 生活|首次发现“水泥”混凝土墙壁!河南这个考古遗址公园明年开放,再现七千年前生活场景
文章插图
余庄遗址
 生活|首次发现“水泥”混凝土墙壁!河南这个考古遗址公园明年开放,再现七千年前生活场景
文章插图
余庄遗址
墓内随葬器物有33件,均为陶器,以泥质黑陶为大宗,极个别为灰陶。
随葬陶器包括食器、酒器两大类,排列有序,器类成组,呈现出鲜明的礼制色彩。这组陶器形体较小,制作精良,属于明器。
在遗址北部发现有壕沟两条,一条呈西南、东北走向,另一条呈西北至东南走向。在两条壕沟内发现有大量的龙山时期的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另有少量黑陶和红褐陶,纹饰主要有篮纹,另有少量方格纹和绳纹。
总体而言,叶县余庄遗址规模大、规格高、文化内涵丰富,是一处以龙山文化遗存为主的遗址,为研究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原地区的礼制起源、社会复杂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首次发现“水泥”混凝土墙壁,这里有个考古遗址公园明年开放】
仰韶村遗址位于河南省渑池县城北部约5公里,北靠韶山,东西两侧为沟,南临刘果水库,由于村落对韶山是“仰视”的角度,故名为“仰韶村”。
三面环水,山清水秀,土地肥沃,这里自然成为先民们定居、狩猎、渔牧的理想场所。
1921年10月,仰韶村遗址进行了第一次发掘,共开挖发掘点17处,发现墓葬10座,以及一批陶器、石器、骨器,获得了丰富的文物资料,证实了中国史前时期存在着非常发达的新石器时代,标志着中国现代田野考古学的诞生,中国第一支考古学——仰韶文化,也因此而命名。
作为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地,近一百年来,仰韶村遗址经历了四次考古发掘工作。
仰韶村遗址现场负责人李世伟介绍,第四次考古发掘发现遗迹较为丰富,发现房址3个、墓葬4座、灰坑葬1座、窖穴8个、灰坑103座、灰沟3条、道路2条;出土文化遗物有陶器、玉器、石器、骨器等。
令人惊喜的是,首次发现了大量红烧土草拌泥、“水泥”混凝土墙壁地面等房屋建筑材料。
 生活|首次发现“水泥”混凝土墙壁!河南这个考古遗址公园明年开放,再现七千年前生活场景
文章插图
仰韶村遗址发现的泥地面
“有一块泥地面,非常平整,每平方厘米可以承受120斤重量,下一步会做成分检测和工艺分析。”李世伟说,这在豫西地区诸仰韶文化遗址中亦罕见,刷新了对仰韶村遗址及豫西地区仰韶文化时期房屋建筑类别、形制、建筑技术等方面认识。
最新考古成果表明,仰韶村遗址不仅名气大,在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肚子有货”,其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学术研究价值极高。
另外,李世伟透露,明年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正式开放,到时候,游客可以来这里一睹7000年前的生活场景,感受黄河流域旁仰韶先民的智慧。
(河南商报编辑 施尚景 刘梦鸽 吴冰)
【来源:河南商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