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中国历史长河中,繁盛的朝代屈指可数,其中唐朝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朝代之一。在繁荣发展的时期,唐朝音乐也是发展到了一个鼎盛的时期,成为中国音乐史上,不可磨灭的璀璨明珠。唐朝音乐的繁荣是表现在多方面的1、乐器多种多样且掌握水平较高说起乐器来,唐朝拥有着多种多样水平较高的乐器使用。不管是在一些影视剧中的表现,还是史书中的记载,例如专门记载音乐历史的《旧唐书·音乐志》,对于唐朝乐器的描写都是比较详细的。琵琶是唐朝很流行的一款乐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也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琵琶的演奏技艺是十分精湛的。唐代十部乐中,有七部都用到了琵琶,可以说,琵琶是唐代最盛行的乐器了。除了琵琶之外,唐朝流传甚广的还有笙笛洞箫、琴瑟琵琶和胡笳筚篥等各种乐器。张祜《筝》中“夜风生碧柱,春水咽红弦”,温庭筠《和友人悼亡》中“空镜尘昏鸾影在,细筝弦断雁行稀”等都有描写。唐代人们对于乐器的使用和了解也达到了历史上的一个高潮。
文章插图
2、音乐风格呈现出各民族融合的特点从乐器的种类上就可以看出来,唐朝音乐包括了不同风格的音乐特色。例如说唐朝诗鬼李贺的诗中《李凭箜篌引》中的箜篌,其实是东晋时期天竺传到中原来的。所以相对比琵琶来说,箜篌更多了一些异域风情。管乐器筚篥,是古代龟兹人发明的乐器,汉魏时期传入中原,唐朝时期,筚篥成为宫廷十部乐中的主要乐器。还有笛子和洞箫,唐朝之前两者是没有区分的,唐朝时期才出现了笛子和洞箫两种不同的形制。而当时最有名的笛演奏家李谟师从西域龟兹乐手,风格更偏向于辽阔大气的西域风情。而唐朝之所以发展繁盛,也是因为那个时候对文化的包容性很强,所以在中原地区乃至宫廷礼乐中,音乐也呈现出了各民族融合的特点。3、像管音乐活动举办得频繁隆重我国在隋朝时期,就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宫廷音乐体制,到了唐朝时期,这些宫廷文化就流传下来,并且进行了稳定的发展。古代音乐的分类很是清晰,历朝历代帝王都把雅乐作为正统音乐,到了隋朝时期,燕乐开始走上历史舞台,并且在唐朝时期走向巅峰,唐朝有名的宫廷歌舞大曲,就叫做“燕乐大曲”。
文章插图
在唐朝,宫廷歌舞活动举办的十分频繁,当时的皇帝以及文武百官很喜欢通过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不论是送别将士上战场,还是迎接将士回朝,或者是法定节日,或者是皇子生辰等等,只要是有名号,都可以当做是开筵席看歌舞的机会。特殊的社会环境造就了唐朝繁荣的音乐1、民族大融合的背景是主要因素唐朝的音乐能够到达一个巅峰的状态,与当时民族融合的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唐太宗李世民开始大力提倡民族平等的开明民政策,善待广大的少数民族,这让当时的民族融合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同时也维护和巩固了唐朝的统一局面。在历史上,李渊的祖父李虎曾与鲜卑人联姻,李渊又娶了鲜卑人窦毅的女儿为妻子,李渊和窦氏生下了李世民。由此可见,唐朝从朝堂之上就有民族融合的结果。而且唐朝的皇帝都有着比较开阔的胸襟,李世民就曾说过:“自古贵中华而贱夷狄,朕独遇之若一。”唐朝不仅是接纳融入外来文化、音乐的融入,就连朝堂上的重臣也有很多是胡人。再加上唐朝时期“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为中原与各个国家、地域的交流提供了稳定的交流和交融。
文章插图
2、繁荣的经济使民众偏向精神享受有了稳定的朝局,唐朝的发展到达了一个高潮,也被后世称为“大唐盛世”,尤其是在长安,平民百姓过上了稳定富足的生活,诗人王维曾写道“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杜牧也曾写道“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这些唐朝的繁盛场面,在诗句中被描写的淋漓尽致。还有记载中称唐朝时期是“四夷宾服,万国来朝”,说明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处于顶尖水平,有了四方的朝圣,和稳定的经济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得到了满足,于是开始享受精神的追求。王建的诗中“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可以体现出来,当时的人们很享受在夜晚时出行,享受生活。其中享受生活的方式,就包括在酒楼、教坊、梨园中最受欢迎的歌舞和乐曲。而风靡一时的大型歌舞《霓裳羽衣曲》就是唐代音乐鼎盛的代表作品。3、上层统治者们的贡献也不可忽略在唐朝上百年的历史中我们发现,李家的子孙似乎都属于浪漫主义的追求者,唐明皇更是独一无二的一位集皇帝与音乐家于一身的统治者。他本人尤为喜爱音乐,而且与其他帝王有所不同的是,他对音乐的需求更多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享受和幻想,而非政治意图。
- 镇元子连如来也不怕,为何观音降临五庄观,镇元子吓得当场起立
- 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为何不背着唐僧,原因是背不动
- 封神演义被度化到西方的孔宣在800年后到底为何要吞了如来佛祖
- 宝玉梦中大喊:不要金玉良缘,只要木石姻缘,宝钗听完为何怔住了
- 西游中龙族的身份地位为何如此之低?看看泾河龙王自己说了啥?
- 他是天界大神,与太上老君齐名,为何最后却沦落到给雷音寺看大门
- 悟空为何定要打死白骨精?哪怕会被唐僧念咒,火眼金睛发现一秘密
- 牛家村为何被戏称为宇宙中心?射雕里的大神几乎都来过
- 俗语“人怕腊月生,又怕腊月死”,为何这么说,有啥深层含义
- 此剑在地下两千多年,不仅从未生锈,还锋利无比,这是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