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战计第四计:以逸待劳
这一计的解说是:“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参考资料是《孙子.军争篇》
如果不看注释,很容易把这个解说简单地理解成“困住敌人的军势,不正面交战,破坏对方的进攻,增加对方的劣势。”但这个解释其实是没有hold到这一计的关键点的。其实象上一计与“损卦”相关一样,这一计依然是损卦,而“损刚益柔”正是损卦的解释。所以这一计也同前面“围魏救赵”、“借刀杀人”是一体的。实施那两计的目的也正是为了让我军能够实现“以逸待劳”。
以逸待劳这计有多重要呢?看“淝水之战”就明白了。那一战,前秦皇帝符坚率兵号称八十余万。就算是吹牛也有二十多万,而他的对手东晋名将谢玄的军队只有八万。而且一方是百战雄师,一方只是挑选出来的精兵。可是在决战之际,符坚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答应了让谢玄过江整兵交战的请求。
文章插图
淝水之战
正常思维这一点是没有什么问题。毕竟,数倍的兵力差,更何况如果半渡而击的话东晋军败得更惨。可是正在前秦军整备后撤之际,东晋军安插在对手阵营里的间谍朱序忽然在后方高呼:“秦军败了!”
在当时可没有高音喇叭。也就是说符坚这个自己感觉微不足道的小命令并没有下达到每个基层。这样,后方的军队本身并不理解后退这个动作的意义。本来军队中就容易紧张,神经过敏,这下被朱序一刺激,恐慌就蔓延开来,造成了“军崩”。这是军队中一种可怕的心理疾病,给前秦军造成了巨大的心理打击。顿时,整齐的队伍象一盘散沙般四下溃散。本来应该是强如狮虎的战士变成了一只只奔逃的惊羊。东晋军乘机进攻,将前秦军打得更是狼狈。军队统帅符融想尽力挽回局面,结果被溃兵将马冲倒。本人在乱军中被杀。符坚一败涂地,不但丧失了大量精锐士卒,后来更是被部下反叛杀死。中国北方陷入一片混乱。
由是可见,不懂“以逸待劳”会造成严重后果,仅仅是一个“后退”的小命令,就足以输掉一场至关重要的战争。一个高明的统帅,就应该贯彻自己的作战计划,不要随意变更。这一点特别在统率更多军队时尤其应该如此。汉代名将周亚夫就是采用这一战术,在与七国叛军交战时,坚持军队坚守昌邑大营,绝不轻易出击。
叛军为了让周亚夫出战绞尽脑汁。首先猛攻有重要战略位置的梁国。梁王刘武是汉景帝的亲弟弟,其尽力抵挡叛军并向周亚夫求救,但周亚夫不为所动。刘武甚至说动了汉景帝,让其给周亚夫下令。但周亚夫依然不为所动。
文章插图
七国之乱
然而周亚夫却在关键时刻出兵,截断了叛军粮道,使叛军不得不向昌邑大营进攻。但周亚夫却坚持在外围歼灭敌人,硬是把进攻战打成了防守战。叛军几番在外部进攻非但未获寸进,反而损兵折将。最后,他们干脆派内奸在周亚夫军营里制造混乱。但周亚夫却依然镇定自若,士兵也被其感染。混乱很快就平息了。最后,叛军不得不使用“声东击西”的战术,佯攻大营东南角,实际却是想在西北角找出突破口。但是这一计还是被周亚夫所识破了。
叛军想尽办法,精疲力尽依然无法在周亚夫这里找到破绽,最后只好退却。周亚夫立即派精兵追击,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以逸待劳”之所以在“胜战计”中使用,正点出此计的关键。虽然军队数量多往往意味着战斗力强。但也有其短板。更多数量的军队是需要更多数量的物资供应支撑,而且军队之间的连络成本和复杂程度也成几何程度增长。正像韩信说的,一般将领,象刘邦这样,最多能带10万,如果再多就无法发挥作用了,甚至还只会帮倒忙。只有少数像他本人一样的天才将领才不受带兵数量的限制。符坚的失败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 李白为什么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这首诗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 《三十六计》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 三个水浒故事告诉我们,有时说真话要受惩罚,三个策略能扭转局面!
- 空城计——王浩然刻“中国古代兵法三十六计组印”之二十四
- 阴阳师SP彼岸花插画赏析 荒骷髅:将红叶和蝴蝶精进行同调融合
- 微信里最爽的聊天方式TOP1
- 听说古代有“十三月”?真的,有时候还会出现“十四月”
- 于尘世打捞真实
- 80后独守深山寺庙,靠香火钱为生,有时一个月只有40元
- 农村俗语:“牛怕阴阳角,人怕吊斜眼”,你知道什么是吊斜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