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四川卢比——中国皇帝第一次上钱币,也是唯一的一次( 二 )


对货币的兑换也作了统一规定,一两纹银等于十枚重一钱的“乾隆宝藏”币(含十分之一的水火工钱),等于六枚西藏“章卡”币。
清王朝在西藏建立了统一、独立且信誉良好的货币制度,大大促进了西藏经济发展和市场繁荣。
03 货币侵略
但一个世纪后,清王朝制定的钱法已不见其形。咸丰以后由于银料匮乏,“乾隆宝藏”币便不是年年铸造了,时断时续,而前些旧钱,“人皆宝而藏之”。这些银币成色较好,但钱身很薄,流传下来的只重一钱,俗称“西藏薄片”。
而在民间流通较广的西藏“章卡”币均被藏官方回炉,数年后章卡币变得极少。
纯银制成的西藏“章卡”币被西藏地方的造币厂篡改,“用铜一银二比例铸造,品质甚劣,又无辅币”,民间苦于流通货币少,贸易极其不方便。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西藏货币制度的弊端已严重影响了藏民的生活,这使印度卢比有了可乘之机。
 皇帝|四川卢比——中国皇帝第一次上钱币,也是唯一的一次
文章插图
印度卢比为英国殖民主义者在东印度公司机器铸造的一种银币,专为贸易侵略所发行。
印度卢比重约合我国库平银三钱二分,币面铸有英王头像。早期的卢比含银量很高,约在八九成之间,辅币有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卢比。其形制美观,规格统一,利于携带、计算与储藏深受藏民的喜爱。
印度卢比进入藏区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清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严禁与英印通商之际,英商通过大量的走私把印度卢比运输到西藏。
鸦片战争以后,对西藏贸易觊觎已久的英国远不满足走私利润,多次与清政府交涉开放西藏无效以后,英国便于1888年和1903年通过发动两次侵藏战争,用武力打开了西藏通商大门,建立亚东、江孜等三处商埠。
此后,英印商品如潮水涌进西藏,印度卢比迅速击败没有竞争力的西藏“章卡”币,逐渐作为主币在西藏市场畅行无阻。1894年,亚东正式开关时还是以银两计算进出口货物总值,三年后便改印度卢比为计量单位了,甚至在川边藏区印度卢比也大量流通,冲击着当地银两与制钱并行的货币制度。
印度卢比因成色等优势人皆乐用,英商趁机抬高价格,使它的市面流通价值往往高于币面价值,“每一印度卢比重量仅三钱二分,作银三钱七八分不等”,开始疯狂掠夺财富。
印度卢比本身便是英商获利甚大的金融商品。清末数十年间印度卢比流入西藏市场保守的估计,“其数量至少在四千万元以上,若以每元卢比盈利一钱计算,英商仅铸币利润一项即有四百万两之多”。
04 川铸藏元打垮侵入西藏的印度卢比
最早意识到印度卢比入侵西藏危害的是川滇边务大臣刘廷恕。
1886年(光绪十二年),印度卢比遍及了前后藏、川边藏区市场。此时刘廷恕提出“印币亡边”,呈请当任四川总督用藏饷仿造卢比,以抵制其泛滥。
 皇帝|四川卢比——中国皇帝第一次上钱币,也是唯一的一次
文章插图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刘廷恕试铸了一种纯银币,重三钱二分,正面有“炉关”二字。“炉关”银币因用土法铸造,出品不多,但由于是纯银制造,格式一致,轻便易携,因而汉、藏民都乐于使用。
锡良于第二年接任四川总督后,也看到“国币关系主权”的严重性,在“炉关”银币试铸成功的基础上,由成都造币厂继续仿卢比大规模生产银币“四川藏元”,要求“铸造务精,成色务足”,数量足用便可。
 皇帝|四川卢比——中国皇帝第一次上钱币,也是唯一的一次
文章插图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经户部批准,锡良正式铸造重三钱二分的四川藏元,成色为九成左右,共一元、半元、四分之一元三种,并仿照卢比式样,币面也铸有皇帝光绪的头像,这是中国通行的唯一印有中国皇帝头像的银币。因为长得实在太像印度卢比,又被藏区百姓戏称为“四川卢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