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打江山时与坐江山时朱元璋对同刘基的态度有何两样?( 二 )


这一次,朱元璋在晋封刘基诚意伯之制中,对刘基更是赞誉有加。
此制之中,朱元璋更把刘基比作是三国时期辅助汉昭烈帝刘备建立蜀汉的诸葛亮、比作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协助前秦宣昭帝苻坚统一北方的王猛;还说是,只有刘基一人,才能当得起这样的比拟。
朱元璋对刘基的赞誉,至此,已经达到了一个极致。
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刘基以弘文馆学士的身份告老还乡。
没过多久,刘基上请明廷,在本乡设立淡洋巡司。
此前,在朝时,刘基曾在朱元璋面前反对胡惟庸为相,胡惟庸怀恨在心。
于是,胡惟庸便借着刘基上请设立淡洋巡司一事,在朱元璋面前谮毁刘基,说刘基请设淡洋巡司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地方治安,而是为了给自己在淡洋建设墓园。
为了自证清白,刘基遂立即入京拜见朱元璋。
刘基对朱元璋的行事自然十分清楚。
随后,更为了避免嫌疑,刘基便长留在京师,不敢再回归故里。结果,他忧愤成疾。
刘基生病之后,朱元璋派胡惟庸带医生前去看视。胡惟庸乘此机会便对刘基下毒。
当时,胡惟庸带去的御医为刘基开了药方,刘基照单抓药回来煎煮服用。服药之后,刘基就胸中就长了两个拳头一般大、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让他十分痛苦。
见刘基果真病重,朱元璋这才打发刘基还归故里。
这次,在打发刘基还乡之敕中,朱元璋说是:
“君子之间,互相绝交,口不出恶言。忠臣含恨离开朝廷,也不会为自己辩白。你这个刘基,千里兼程,前来拜见朕。征伐四方的时候,你也帮过朕的忙。朕也给你加高官、晋显爵,降敕让你归老桑梓,以尽天命。”
朱元璋又说:
“谁能想到,祸事便在小差错之中产生了,结果导致你如此不安。你的行为,如果按照律令制度来处理,即便是要轻恕你,你也知道,轻恕并不是完全饶恕,轻恕也有其不可饶恕之处。如果论起你从一开始就跟着朕的功劳,似乎也可从宽处理,但是,你也知道,朝廷有八议制度,即便是不夺取封赠给你的名号,也还要夺取你享有的俸禄。这是国家的法令。”
所谓“八议”制度,最早源于西周的八辟;在曹魏的《新律》中首次入律;是指法律规定的八种特殊人物犯罪,不能适用普通诉讼审判程序,司法官员也无权直接审理管辖,必须奏请皇帝裁决,由皇帝根据其身份及具体情况减免刑罚的制度。这八种人是:议亲,即皇亲国戚;议故,即皇帝故旧;议贤,即德行高尚之人;议能,即才能卓越之人;议功,即功勋卓著之人;议贵,即三品以上之官、一品爵位之人;议勤,即勤谨辛劳之人;议宾,即前朝国君后裔被尊为国宾之人。
朱元璋还说:
“像那些愚蠢的家伙,一旦有事,就会说自己是对的,国家是错的。你是善于作忠臣的人,所以,在出事之后,你没有为自己辩解,而是直接亲自来到京师。你真的可以说是含恨离开朝廷而不为自己辩白的忠臣、你真的可以说是互相绝交而口不出恶言的君子。你现在年纪大了,在京师也住了好几年了,年老多病,日受侵蚀。朕很是哀怜。”
朱元璋再说是:
“禽鸟生长于灌木丛中,羽毛干了,它们就要飞离。飞离之时,它们因为恋巢,还要反复回头看看。禽鸟都是这样,何况是人呢?现在,你可以赶快回到你的老家括苍。你可以告诉你的儿孙,让他们善尽孝敬父祖之道。如此,岂不君臣两全?”
朱元璋所降此敕,时在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三月。
刘基回家之后,刚刚一月,他就去世了。
前文所及的胡惟庸向刘基进毒一事,就发生在本年的正月。
朱元璋在赐敕之中,明白数说刘基有罪。
由此可知,刘基晚年留居京师,他的处境是多么地危险、他又是多么地不得已啊。
朱元璋赐敕之中,把刘基比作羽毛已干、想要飞离的禽鸟,由此可见,胡惟庸在朱元璋面前对刘基的谮毁已经很深了。
由此可想,胡惟庸肆意苛酷刘基,朱元璋即便知道,他也不一定会发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