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胜|安史之乱中,唐军兵力远胜叛军,为何平叛仍用了八年?

大家好,我们的建筑尘封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远胜|安史之乱中,唐军兵力远胜叛军,为何平叛仍用了八年?
文章插图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公元755年,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乱爆发了。这场让大唐由盛转衰的大动乱一直持续到763年方告结束,昔日大唐的繁荣在战火中付之一炬,苍生饱受涂炭之苦。然而,一手发起战乱的安禄山在起兵之初仅有十五万人马,与此同时唐军却有二十万之众,为何唐军在兵力占优势的情况下无法立刻平叛呢?另外,安禄山在安史之乱爆发后两年就去世了,那么这场战事为何还会持续数年之久呢?一、自毁长城老话说:“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安禄山起兵时带领的十五万人马,正是身经百战的精锐。有这样一支劲旅在手,再加上出其不意的骤然起兵,安禄山一路势如破竹,轻轻松松的占领了河北。
 远胜|安史之乱中,唐军兵力远胜叛军,为何平叛仍用了八年?
文章插图
一时间,无数安禄山造反的奏报雪花般的堆满了唐玄宗的御案,可唐玄宗依旧迷之自信,认为自己对安禄山很好,此人绝不可能造反。直到十一月十五日,唐玄宗才在惊天的战鼓声中意识到这个残酷的事实。于是唐玄宗急忙派高仙芝、封常清东征平叛。要平叛就得有军队呀。可天下承平已久,早已兵无战力,民无战心。高仙芝、封常清费了半天力气去募兵,却只得到了毫无战斗经验的市井子弟。此时战事仍在持续。安禄山于十二月十二日攻下洛阳,兵锋直指长安。前方战事急如星火,高仙芝、封常清无奈之下,只得带着这支战斗力薄弱的军队据守潼关不出。
 远胜|安史之乱中,唐军兵力远胜叛军,为何平叛仍用了八年?
文章插图
潼关是长安的门户,若守住潼关,长安便无恙了。这一招以逸待劳之计本是高明的战术,可惜唐玄宗是个急性子,他一见高封二人坚守不出,就认为他们故意把潼关以外的土地送给安禄山,于是唐玄宗以“失律丧师”的罪名杀了高仙芝、封常清。两员战将被处死之时,三军将士齐声喊冤,但这依然无法挽回主帅的性命。高仙芝、封常清死后,唐玄宗又让抱病在家的哥舒翰领兵二十万迎敌。然而,哥舒翰到了潼关后,他也认为坚守不出是最好的方法。唐玄宗一见哥舒翰也闭关固守,不由得大怒,于是接连派使者严令哥舒翰出战。哥舒翰无奈,只得大哭一场后,踏着高仙芝、封常清未干的血迹出关迎敌去了。结果哥舒翰一出潼关就中了埋伏,被安禄山杀得大败,二十万人马死伤殆尽,哥舒翰本人被俘,潼关失守。长安城中得知潼关失陷后,顿时乱成一团。唐玄宗只得带着杨贵妃匆忙西遁,却不料马嵬坡下一场兵变,太子李亨于灵武身登大宝,大唐江山就此易主。
 远胜|安史之乱中,唐军兵力远胜叛军,为何平叛仍用了八年?
文章插图
二、新君平叛李氏父子争夺天子之位时,安禄山家里也没闲着。先是安禄山想废长立幼捧他的小儿子安庆恩做皇帝,接着便是安庆绪担心被废,于是伙同李猪儿等暗杀了安禄山。一代枭雄,竟死于家贼之手,此时离安史之乱爆发,仅仅两年而已。不过,安庆绪此举倒是帮了唐肃宗一个大帮,唐军抓住机会,迅速收复长安、洛阳,安庆绪逃往邺城。眼看着胜利在望,唐肃宗却又犯起了多疑的毛病,他怕唐军平叛的将领会变成下一个安禄山,于是他派个九个节度使去围剿叛军,却不设立主帅。结果,唐军虽然号称六十万大军,却是各自为政,犹如一盘散沙。饶是如此,唐肃宗依然不放心,又任命心腹太监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监视一众节度使的行动。叛军史思明一见唐军就这幅怂样,马上亲率5万精兵出战。唐军原本便军心不稳,叛军又来得猝不及防,结果六十万唐军被杀得丢盔卸甲,溃不成军。史思明杀退唐军后,顺手夺了洛阳城,然后杀了安庆绪,兵返范阳,自立为“大燕皇帝”。唐军大败后,唐肃宗把兵败之责的大锅看准了郭子仪便扔过去,弄得郭子仪丢了兵权,只得闲居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