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民国时期的1块大洋,相当于今天的多少人民币


 四合院|民国时期的1块大洋,相当于今天的多少人民币
文章插图
很多人或许以为银元是民国时期的专属货币,可实际上银元却是一种舶来品,而且银元在中国流通也并非始于民国。
清朝早在光绪年间就已经设计并铸造发行了银元,那时的银元还非常具有中国特斯,币面印着一条龙,所以这个时期的银元也被称为“龙洋”。
不过,中国一开始所使用也不是龙洋,而是完完全全的舶来品,也就是被称为“鹰洋”的墨西哥银元。
墨西哥银元之所以被称为鹰洋,则是因为币面印着一只鹰,鹰洋早在19世纪50年代就已经传入了中国。
 四合院|民国时期的1块大洋,相当于今天的多少人民币
文章插图
1912年进入了民国时期之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于1914年开始铸造印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这一时期的银元也因此被称为“袁大头”。
这些有着不一样称呼的银元,在那个时代实际上拥有同等价值,具有一样的购买力。
每一块银元含银量为七分三钱,银元之下还存在着两种辅币,一种是被称为“小洋”的银角,一种则是铜元。
银元、银角和铜元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不过,我们不能单纯地用十进制将它们进行转换。
一块银元并不等于10角银角,一角银角也不一定等于10个铜元。
铜元也被称为铜板,铜元的发行实际上很混乱,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铜元,既有清朝发行的铜元,也有民国发行的铜元。
铜元的币额也不一样,可能是10文,也可能是50文,这才导致了银元、银角和铜元之间转换的混乱。
寻常百姓之家一般生活所用都是铜元,能够用银角和银元的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四合院|民国时期的1块大洋,相当于今天的多少人民币
文章插图
鲁迅先生在1919年之时曾经为了安置入京的家人,花了3675块银元购买了一套“三进四合院”。
鲁迅当时每个月的工资是350块银元,一年下来是4200块银元,也就是说这座四合院差不多花了他一年工资。
四合院|民国时期的1块大洋,相当于今天的多少人民币】虽然当时鲁迅先生已经算得上中等偏上的高收入人群了,可他为了买这座四合院,还得卖了绍兴老宅。
后来到了1924年,鲁迅又花了800块银元买了另一座约400平方米的四合院。
如今想要再在北京买一座400平方米的四合院,怎么也得上亿了。
这么一对比,当年鲁迅所花的800块银元,可以换成多少人民币?那1块银元怎么也得相当于12.5万人民币了。
不过,房价毕竟太过特殊,很难作为一个衡量银元价值的参照物。
 四合院|民国时期的1块大洋,相当于今天的多少人民币
文章插图
上世纪上海名医陈存仁先生曾经在传记《银元时代生活史》一书中写到过有过银元之事:
“我在中医专门学校读书的时节,每月由四伯父给我零用钱二元,包括鞋袜及膳费车费。那时一顿午餐,吃得省俭一些是铜元八枚,要是吃得丰富一些,要小洋二角。”
当时的陈家可是上海富户人家,从陈存仁每个月生活费高达2块银元就能够看得出来。
如果是寻常人家的孩子,想要每个月拥有2块银元的生活费,那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而当时1块银元可兑10角小洋,可兑300个铜板,也就是说陈存仁每个月生活费就多达600多个铜板。
他一顿午餐“吃得省俭一些”是8个铜板,那么600个铜板就至少可以吃75顿陈存仁所说的“省俭一些”的午餐。
如果一个人每天只吃两顿饭,这2块银元够他吃两个半月。
况且陈存仁这样的富家少爷眼中的“省俭一些”,那颗跟寻常人家的孩子眼中的省俭不是一个概念。
 四合院|民国时期的1块大洋,相当于今天的多少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