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控新生儿缺陷?专家建议做好这三级防控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陈泽云 实习生 房子翔
如何防控新生儿缺陷?专家建议做好这三级防控文章插图
还记得此前刷屏的70万元一针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吗?这种药物虽然给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 却也因为天价成为了患者难以承受之重 。 实际上 , SMA、地中海等遗传代谢病 , 以及先天性听力障碍和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 , 已经纳入了出生缺陷筛查体系 。
12月4-6日 , 由中国妇幼协会主办、广东妇幼保健协会协办、凯普生物支持举办的“2020年出生缺陷防控论坛”在穗举办 。
众多专家指出 , 我国每年新增80-120万例出生缺陷儿 , 要做好出生缺陷的三级防控工作 , 特别是早筛工作 。 出生缺陷防控的主战场在基层医疗机构 , 要通过技术推广实现基层筛查的普及化 。
筛查的效益永远高于治疗的效益
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前发生的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异常 , 是导致早期流产、死胎、婴幼儿死亡和先天残疾的主要原因 。
“针对出生缺陷有三个层级的预防 , 一级预防婚前孕前检查 , 做到防患于未然 , 二级预防是指产前筛查与诊断 , 三级预防是指新生儿疾病筛查 。 ”国家卫健委妇幼司原副巡视员曹彬指出 。
曹彬指出 , 针对出生缺陷的防控 , 从硬件到软件再到人才体系建设 , 都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 “早期要重视筛查 , 筛查出来后还要进行管理、追踪、反馈、治疗 , 这是一个全链条的周期 。 ”
据介绍 , 目前国家层面的新生儿疾病筛查 , 主要筛查三个方面:一是遗传代谢病 , 二是先天性听力障碍 , 三是先天性心脏病 , “相信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 , 新生儿疾病筛查这个框装的内容也会越来越多” 。
早期筛查的意义在哪?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兼检验科主任徐两蒲以SMA举例称 , 新生儿患该病的几率是1/6000-1/10000 , 人群的携带率是1/35-1/50 , 一般患者都是以一型二型居多 , 存活率较低 。
目前针对SMA疾病 , 出现了诸如诺西那生钠的药物 , 但这类药物价格非常昂贵 , 该药物在美国的售价约为12.5万美元/支 , 第一年的治疗费用大约为75万美元 。
“所以在国际或者国内的医疗界都认为 , SMA疾病的治疗虽然有药可治 , 但是筛查的效益永远高于治疗的效益 , 我们提倡携带者筛查来预防该病的发生 , 这更有意义 。 ”徐两蒲说 。
徐两蒲建议 , 对于一些有SMA生育史的夫妻 , 或者具有SMA家族史的家庭成员 , 都需要进行筛查 , 而且要重视一级跟二级筛查 , “只有通过一级二级的筛查才能进行后续的干预 , 提倡孕前 , 或者孕早期和孕中期来筛查 , 如果到了孕晚期就错过了最佳时间” 。
2022年出生缺陷防治知识知晓率将达80%
根据国家卫健委印发的《全国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方案》 , 到2022年 , 出生缺陷防治知识知晓率将达到80% , 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65% ,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率达到80% , 产前筛查率达到70%;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达到98% , 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到90% , 确诊病例治疗率均达到80% 。
先天性心脏病、唐氏综合征、耳聋、神经管缺陷、地中海贫血等严重出生缺陷将得到有效控制 。
方案还特别指出 , 要广泛开展产前筛查 , 普及应用产前筛查适宜技术 , 规范应用高通量基因测序等新技术 , 逐步实现怀孕妇女孕28周前在自愿情况下至少接受1次产前筛查 。 对高危孕妇要指导其及时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产前诊断服务 。
防控关键在基层
“出生缺陷防控 , 关键还在基层 。 ”梅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医学遗传中心主任黄烁丹特别指出 , 地中海贫血是两广地区高发的遗传病 , 而地贫防控的主战场在广泛的基层单位 , “要思考什么样的技术和什么样的模式才能够在基层得到最大的推广”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随着国家层面对于出生缺陷防控的重视 , 越来越多企业也深耕其中进行布局 。 如 , 在凯普生物等企业的研发推动下 , 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试剂盒、新生儿遗传与代谢病基因检测等产品和技术相继面世 , 且广泛应用于临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