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图书馆|让古籍“活”起来


 内蒙古图书馆|让古籍“活”起来
文章插图
修复古籍是慢功夫,需要全身心投入。
 内蒙古图书馆|让古籍“活”起来
文章插图
整理古籍
 内蒙古图书馆|让古籍“活”起来
文章插图
馆藏珍贵文献复制版展陈
 内蒙古图书馆|让古籍“活”起来
文章插图
需要修复的清朝古籍
 内蒙古图书馆|让古籍“活”起来
文章插图
先要配好修复古籍所用的糨糊
 内蒙古图书馆|让古籍“活”起来
文章插图
很多修复工具都需要自己制作
 内蒙古图书馆|让古籍“活”起来
文章插图
做好每一个细节
 内蒙古图书馆|让古籍“活”起来
文章插图
将修复好的古籍锤直
 内蒙古图书馆|让古籍“活”起来
文章插图
修复古籍需要不同的纸张
日前,内蒙古又有3家单位入选“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至此,我区共有内蒙古图书馆、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巴彦淖尔市图书馆4家古籍收藏单位入选。
古籍,作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份珍贵宝藏,要如何保护才能做到既保留原貌,又能为现代人所用?近日,采访人员走进内蒙古自治区级古籍保护中心——内蒙古图书馆,目睹了让古籍“活”起来背后付出的努力。
“书写、印刷于1912年以前,又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叫作古籍,内蒙古图书馆作为全区最大的古籍收藏单位,现馆藏汉文古籍1万余种20余万册;蒙古文古籍2000余种1万余册;满文古籍200余种3000余册;藏文古籍500余种1万余册……”在内蒙古图书馆民族地方文献研究中心,该中心主任何砺砻说起馆藏古籍,脸上难掩自豪。他告诉采访人员,馆藏的古籍早到距今上千年,晚到距今几百年,其中不乏雷峰塔藏经——《宝箧印陀罗尼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合论》《几何原本》等珍品善本,古籍藏量和珍贵程度位居全区之首。这些古籍的积累,离不开历代馆员的收集、私人藏家的捐赠和国家的调配。
如此数量的古籍要保护好,首要任务就是保存。据了解,内蒙古图书馆中存放古籍的书库需要设定恒温恒湿等严格的储藏环境条件,再加上红外线报警等重重安防设备,古籍存放的书库俨然成了馆中的“圣地”,除本部门工作人员外,其他人员非预约允许不准进入。
“馆藏古籍距今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这些古籍中,内蒙古的本土原刻书籍很少,大部分还是从南方地区运过来的,一些古籍的纸张出现霉蚀、虫蛀、酸化等破损在所难免,这就需要我们进行修复。”说话间,何砺砻领着采访人员来到内蒙古图书馆的古籍修复室,古籍修复人员李磊和胡雅婧正在对清朝时期出版的一本古籍进行修复。只见李磊拿起一张满是虫洞的纸张,放在台灯下查看破损情况,以确定修复方案。另一边,胡雅婧已经手拿小镊子,开始了精细的修复工作。何砺砻指着一张修复好的古籍纸张告诉采访人员,修复工作看似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不容易。古籍修复需要尽可能保持文献原貌,修旧如旧,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古籍文献的各种研究信息,要求修复人员从修复材料到修复手法,都要严谨再严谨,细心再细心。一本古籍修复下来,有时会花费半年甚至几年的时间。
“古籍修复只是古籍保护的一部分,我认为对古籍保护的目的不仅仅是保存,更高的层次应该是应用。”何砺砻谈起古籍保护的话题,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他认为,古籍数字化工作以及古籍内容的挖掘研究是古籍保护工作中很重要的环节,古籍数字化不但方便读者查阅使用,也保护了古籍原件。古籍要“活”起来,就得让古籍中生涩难懂的内容变得通俗易懂,且为现代人所用。所以,民族地方文献研究中心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任务,就是对古籍进行深挖、研究、再版等,让古籍真正发挥其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