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小学四年级时就从课本上读到了班超投笔从戎到西域建功的故事。我上中学时,父亲告诉我,欧洲人和日本人对新疆、蒙古以及中亚地区很感兴趣,不少学者都曾实地考察过张骞所开通的丝绸之路。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丝绸之路”一词。从那时起,我便对丝绸之路抱有一种浪漫的情怀,憧憬要到丝绸之路体验一下。
文章插图
【 旅程|以丰富旅程串起文明】《文明的地图:一部丝绸之路的风云史》 张信刚著 中信出版集团
■ 用脚丈量文明地图
1963年,我的父母在东非的埃塞俄比亚为世界卫生组织工作。由于我要到美国留学,必须先去父母所在地申请美国签证。于是,1963年7月,我从台北出发,途经香港、曼谷、孟买、贝鲁特,抵达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我还到埃塞俄比亚的故都贡德尔停留了一个多月。
拿到签证后,我辗转经过阿斯马拉、喀土穆、雅典、苏黎世、罗马、巴黎到达纽约,然后乘长途汽车横贯北美大陆到洛杉矶,再从洛杉矶乘火车到位于旧金山湾区的斯坦福大学报到。
我先后于1972年、1978年和1983年三度趁暑假回来参观、访问、探亲、讲学,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只是没有去新疆和西藏。
1987年夏,我获得了一个罕有的机会,得以从兰州经嘉峪关、敦煌到乌鲁木齐和喀什,终于圆了自己幼时的梦想。以这个机会为肇始,探索丝绸之路成了我的最大爱好。
1963年至2019年,我到过除阿富汗与伊拉克以外的所有亚洲国家,造访了除立陶宛与摩尔多瓦之外的所有欧洲国家,以及除阿尔及利亚以外的所有北非和东非国家,一共探访、参观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200多个城市。
这些亲身访问的经历加上多年的阅读积累使我认识到,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构成了欧亚大陆文明的动脉系统,正是这两条大动脉把各地的养分输送到其他地区。几千年来,在这两条动脉上往来的商人、僧侣、士兵、外交官、作家、游客,在不同时段里用他们的脚丈量了“文明的地图”。
■ 用口讲述丝绸之路
2007年夏,我在香港退休后,探索丝绸之路和欧亚大陆上的文明交流成为我的“新专业”。
2007年秋,我在清华大学给200名本科生教授“游走于文明之间”的通识课程。2008年,我在北京大学的新闻与传播学院给硕士生讲授“东西文明交流”课程,并给光华管理学院师生开设“文化与经济系列讲座”。2009年春,我在山东大学做了一个关于文明展与文明交流的系列讲座。2009年秋,应土耳其海峡大学的邀请,我给历史系本科生讲授一门名为“中国与丝绸之路”的课程。2012年秋,我在上海交通大学给大约150名本科生讲授了共30课时的“文明交往讲座”。2013年夏,我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EMBA班(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讲授了共56课时的“文明的地图”课程。
数年间,围绕丝绸之路与东西文明的交流,我系统地教授了不少课程。多次的讲述难免涉及一些重复的题材,但我完全没有厌倦之心,反而提升了进一步探索的兴趣。每次回望丝绸之路和相关的历史,都会让我有更深刻的认识。
■ 用笔书写体验心得
这些年,我也在用笔记录自己的体验:我曾在纸质期刊和网络媒体上发表多篇文章,其中有对欧亚大陆的不同地区、族群的历史做出的述评,也有对“阿拉伯之春”和高加索政局这样的时事性题目做出的分析与评论。这些文章的主题都与“丝绸之路”和“文明的地图”有关。部分在期刊上发表过的文字和授课内容的转录已经陆续结集出版,《文明的地图》所有的篇章都是以2020年为基准,包括经校订的已发表的文章和近期新写的文字。
从旧石器时代起,人类就以自己的手和脑对自然界加以改造,创造了人类文明的基因。今天,科学与技术已经将人类社会带入DNA(脱氧核糖核酸)改造、干细胞、电子商务和5G(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的时代。应该与科学和技术互相促进的,是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和治理模式。
- 中北镇旭辉御府社区:光影微剧 邻里互助
- 加大海丝文化传播力度 丰富海丝旅游文化内涵
- 弘扬文化艺术精髓 助力传统技艺传承
- 香坊的冬天都是“文化味儿”|图说 | a2876
- 北宋时期的勾栏文化有多丰富?行首们多才多艺,非达官显贵不结交
- 大新县各中小学校开展丰富多彩文艺晚会
- 5部知识体系丰富的故事,用寓教于乐的故事,为少儿展现文化之美
- 追忆|傅聪曾批评郎朗表情过于丰富:“演奏主要是表现音乐,而不要成为自我表现”
- “中国好诗榜”走进昌江 诗人点赞:昌江好山好水为创作提供丰富素材
- 画面脏?不会调色?教你画出色彩丰富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