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分析|滴滴曲线“造车”,它能讲好这个新故事么?( 二 )


不过 , 如果想顺利运营 , D1需要完全符合网约车新政 , 同时对司机的要求也更高 , 否则跑在路上就会被交管部门当成移动的“活靶子” 。 这也意味着 , 滴滴将面临更多的考验 。
联合“造车” , 比亚迪也是受益者 。 D1 投入运营后 , 将有机会为比亚迪创造年十万台级别的订单 , 这个数字相当于比这家公司年销量的两成以上 。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 , 2019 年比亚迪全年卖掉了 46.14 万辆汽车 。 今年受到疫情影响 , 比亚迪的半年销量是 15.86 万辆 。
滴滴创始人程维在 2018 年曾表示 , 将在未来十年推广超过 1000 万辆共享新能源汽车 。 照这个规模算 , 滴滴平台将成为中国汽车领域最大的买方之一 。
寒冬之下 , 车企减产、销量下滑 , 甚至裁员和破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 比亚迪此时选择和滴滴合作 , 不但意味着在汽车销量整体下滑的今天能够拿到更多的订单 , 也可以通过和目前国内最大的出行公司一起布局网约车业务 , 从而获得更多的用户、道路数据 , 为未来的无人驾驶研发做准备 。
【焦点分析|滴滴曲线“造车”,它能讲好这个新故事么?】对于比亚迪来说 , 此次合作可能还有更隐秘的一层意义 。 从2019年开始 , 对有运营里程要求的车辆 , 完成销售上牌后即预拨一部分资金 , 满足里程要求后可按程序申请清算 。 政策发布后销售上牌的有运营里程要求的车辆 , 从注册登记日起2年内运行不满足2万公里的不予补助 , 并在清算时扣回预拨资金 。 换句话说 , 为滴滴专门定制的这一批新能源运营车辆 , 因为日常的行驶频率高 , 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相应里程数 , 也更容易获得国家补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