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时在百年前的北街,全名“崇明私立第一图书馆”,开设者为祝燮纲。此前崇明并无图书馆之设,祝氏属前无古人的首创。
祝燮纲,字佐平,清末民初崇明城内人,生长在望族门第,秀才出身。到了父辈一代,三兄弟的子嗣只他一个,按旧时规矩,三家财产的继承权归他一人所有。
人各有志,身兼三祧家私富有的祝燮纲,“性淡泊,不骛游宴”,追求的只是“伴我只须书一卷”。
他爱读书,又爱藏书,祖传及自己购买的图书汗牛充栋,包括介绍西方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书籍,都成了日常生活的必需,请看《崇明县志稿》的记载:“燮纲不出户庭,用心学问,凡经史子集及东西邦译著之书,无不阅览。”儿子祝隆也曾回忆说:“父亲平素日夜研读,通宵达旦,常戏言‘图书乃我之女儿’。”
祝氏关注世界大势,心系国运兴衰,从爱读的“东西邦译著之书”中,看到了列强的先进文化科技。他本有服务桑梓的好思想,一天再次为珍爱的藏书掸尘时,升起了一个念头:效法西人,办图书馆。
文章插图
网络图
【 图书馆|你知道崇明第一家图书馆吗?】为什么要办图书馆呢?他在《崇明私立图书馆缘起》中吐露初衷:欧美各邦图书之馆遍于都邑,增进知识,启沃民智,良非浅鲜。而本县少藏书家,致学风不盛,近来文明大起,宣教深广,百科学术月盛日新,图书之效用愈显重要,若不多方购备,供人观览,增长知识才干,恐无以与欧美列强抗衡,也难以培育才俊栋梁。
1918年早春一日,祝燮纲请来了十多位好友,如王清穆、施淑仪、王春林、昝元凯、曹炳麟等,表明心迹道:“燮纲少承家学,粗有见闻,既惧国学之将衰,复虞新学之未起,乃竭我绵薄,创设图书馆一所。”
客人同声一致,称这是一桩大有益于社会的公德事,足资载道,咸表钦佩。表示凡有需要,愿意尽力。
创设图书馆的资产,由祝燮纲独立承担:将所居宅第,自大门至后庭四重共40余间作为馆舍;捐出土地375亩为馆产,以租息充作图书馆经费;再捐藏书约3万卷,报章杂志10余份,供读者借阅。
各项准备紧锣密鼓进行,整理馆舍、添置桌椅、排列书柜、图书上架、雇请服务生、草拟馆章……祝氏既是组织者,又是实际操办者,每天从清晨忙到黄昏,繁重辛苦一言难尽。“一人之愿力有限,公众之维护无穷”,本此精神,祝燮纲聘请上述朋友组成图书馆董事会,讨论通过了馆章15款,他被推为董事会会长、图书馆主任。
1918年6月23日,“崇明私立第一图书馆”在城内北街挂牌,这是崇明图书馆之最早,也是当时江苏省唯一的私立图书馆。
祝氏图书馆的创设,社会各界热诚欢迎,视为良师益友。每日上午8时至下午6时的开放时间里,读者纷至沓来,尽情浏览,流连忘返。
随着时间推移,崇明上下八沙都知道城里有个供人借书阅读的场所——图书馆,慕名而至者与时俱增,读者遍布城镇乡村。
祝燮纲感觉馆藏图书渐显欠缺,不论数量上还是类别上,已跟不上读者的需求。于是再三投入资金,前往上海采购新书,又不辞辛劳水陆奔波,几次北上京师,西去南京、武汉买书。儿子祝隆忆话:父亲多次抽暇赴北京等地广购书籍,不时嘱家中寄钱。
馆藏图书源增加到了5万多册,报刊也增至30多份,开放时间延长到晚上10点钟。读者纷纷赞扬图书馆“泽惠乡邦,贡献良多”,有受惠者深情回忆:众多的青年学子,终日聚集在图书馆阅读书籍报刊;寒暑假里,馆里人头济济分外热闹,是外地就读回乡的同学们,以该馆为淘宝之地……
虑及自己身体羸弱,为防万一出了意外,宗族亲友恐会爆发财产纷争,危及图书馆的生存。祝燮纲于是起草了“呈县备案”文书,报告了创办图书馆的缘起、资金与馆舍由来、章程、董事会名册,郑重声明将北街朝东别墅一所,及随房基地永远充作图书馆之用,375亩土地作为馆中基本财产。并请县府转呈省厅,“期以久远遵行”。
- 武松的师父居然是一只兔子,知道真相的我哭了
- 美国历史教材上仅有的六位中国人,你可知道他们都是哪些人
- 西游记,为什么孙悟空早就知道,他已经飞出了如来佛祖的手掌心
- 这首元曲堪称中秋绝唱!堪比苏东坡!却很少有人知道!
- 他是贾宝玉的前世,是孙悟空的唯一克星
- 《图书馆报》2021年报纸订阅进行中
- 这首苏轼的诗全文很少人知道, 第一句却是千古名句, 红遍大江南北!
- 这四位白金作者竟有八本经典小说被国家图书馆永久收藏,原因有四
- 把您对家乡奉贤的爱写成歌系列(一)!候选作品有多美,看了你就知道
- 李白为什么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这首诗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