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12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家瑶在主持泉州城考古学术研讨会。新华社采访人员 许雪毅 摄
新华社福州12月13日电(采访人员许雪毅 刘英伦)年过七旬的考古“大咖”安家瑶今年整理出版父亲安志敏的日记时,意外发现上世纪50年代父亲到埃及等国家访问时,给外宾带去的礼品就是书籍《泉州宗教石刻》。“这是泉州作为宋元时期中国与世界交流窗口的绝好例证。”她说。
安家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长期致力于丝路考古和文物研究。近日前来参加泉州城考古学术研讨会的安家瑶在接受采访人员专访时提起,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队到泉州,当时她因为参加丝绸之路沙漠路线,对泉州“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文章插图
泉州开元寺镇国塔。新华社采访人员 许雪毅 摄
1996年安家瑶和丈夫趁着假期第一次来到泉州,看了开元寺东西塔、老君岩,感觉很震撼。“从没想到,东南沿海还有这么深厚的文化,而且保存得这么好。”
这位考古专家从一开始自费旅行,到后来出公差,一共来了泉州四五趟。她喜欢这座城市,觉得它既古老又现代,既有文化传承又有经济实力,“很神奇”。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泉州这座见证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辉煌成就的城市,正引发越来越多人关注。目前,“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是中国2020年唯一的世界遗产申报项目,包括22处遗产点。
文章插图
12月12日,学者们参观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新华社采访人员 许雪毅 摄
此次安家瑶特别考察了南外宗正司遗址和市舶司遗址这两处遗产点。她说,前者是管理宗室的机构,后者有点像今天的“海关”,都属于官衙,反映了泉州的城市地位,“泉州不是偏远地方城市,而是和中央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在海外贸易方面,它对中央政权的支持,很有说服力。”
安家瑶希望泉州下一步继续努力。她说,城市考古是一项长期工作,虽然不一定每次考古发现都能让老百姓眼前一亮,但几代人持续不断努力,“渐渐能让整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和文化脉络呈现出来”。
安家瑶期待泉州通过申遗,把古城以及南音、提线木偶等传统瑰宝,更好地展示在世人面前。“现在高铁通了,从福州到泉州就一个小时,很方便。”
文章插图
12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汪勃(右一)讲解泉州市舶司遗址相关资料。新华社采访人员 许雪毅 摄
作为安家瑶老师的学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汪勃也和泉州结下不解之缘。
生于1970年的汪勃,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江苏工作队队长、扬州唐城考古工作队队长。2017年厦门鼓浪屿申遗成功,他从上海去厦门时曾路过泉州。那时他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带队驻扎在这座城市,为泉州申遗做必要的考古发掘工作。
去年以来,为配合“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工作,国家文物局、福建省文物局组织协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福建博物院到泉州开展考古发掘工作。
汪勃去年第一次来泉州,接受了参加泉州城考古发掘的任务。今年4月以来,他一直在泉州带队主持南外宗正司遗址和市舶司遗址的发掘工作。“为了泉州申遗,我已经快一年没见到我家的猫了。”他说。
文章插图
12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汪勃(左一)和学者们在泉州市舶司遗址。新华社采访人员 许雪毅 摄
- 朱厚烨墓出土一件金簪,却震撼了考古界,专家:金簪上的天上人间
- 考古学?阿卡得文字
- 采矿炸出13万立方米山洞,发现100多具尸骨,考古队被吓得暴走
- 突破时间“禁区”,历史考古中,活到地老天荒的生命真有吗?
- 考古发现:西王母是楼兰女,家住昆仑山,曾有一段泪奔的爱情
- 小学生摸鱼掏到金子,引发淘金潮,考古队赶来:不许挖,上交
- 考古学家打开雷峰塔后,在地宫下发现一件宝贝,终于解开千年谜团
- 揭秘如何通过骨头分辨男女,考古系的女生都要亲手摸
- 考古学?阿夫拉西阿卜城址
- 蒙面青铜是何方神圣?考古学家揭开古蜀文明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