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殷民|堀方千七百二丈,郛方七七里,以为天下之大凑

“中国”之意,在古时只指天下中心之国,“国”即“城”。武王当年觉得这里是天下中心,四方诸侯到这里的路程相宜,并不算远,最适合建都。另外,据《逸周书·作雒解》所载,成周城规模宏大,“堀方千七百二丈,郛方七七里。以为天下之大凑”。但这些又与分化殷顽有什么关系呢?
 得殷民|堀方千七百二丈,郛方七七里,以为天下之大凑
文章插图
得殷民|堀方千七百二丈,郛方七七里,以为天下之大凑】其实前文便说过,周公建这座城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控制殷顽。所以城立之后,周公便将曾反抗周朝的殷民迁到东郊,借以控制;并设置周八师,严加监管。
其实周八师即先前在殷都戍守的八师,只不过后来他们又长期戍守成周,故又叫作“成周八师”。每师编制二千五百人,八师共计两万。他们向东可以控制东方各诸侯国家,于西可以拱卫宗周,南可威服淮夷,北可扼守幽燕。至此,洛邑(包括瀍水东岸的成周和瀍水西岸的王城)成为周王朝的东都、东方重镇,对其政治、经济影响巨大。
 得殷民|堀方千七百二丈,郛方七七里,以为天下之大凑
文章插图
成周的建成,可谓安置了一大批殷顽,那么剩下的殷人又该如何安置呢?所以周公在平定了三监之乱后,便开始了周的第二次大分封(分封并非同一时间):
周公旦之子伯禽,伐淮夷、徐戎有功,遂封于鲁,得殷民六族。姜太公之子丁公,助平乱有功,封于齐。
康叔受周公之嘱,代原三监,封于卫,得殷民七族。
召公久有功,封于燕。因为刘朝相王,故以其子姬克赴任,卫戍周之北境,得殷民六族。
 得殷民|堀方千七百二丈,郛方七七里,以为天下之大凑
文章插图
武庚叛乱被诛,封微子启于宋。把在这里的殷民大多良善,不怎么闹事。
唐叔虞为成王同母之弟,封于唐(即春秋之晋),得殷民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