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在评论区等着各位小主的回复哦当你不开心的时候就翻翻看小编的文章吧,或许会给你不一样的心情。包拯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有“不爱乌纱只爱民”之称。他执法如山、铁面无私替民伸冤除害,深得人心,在民间赢得了“包青天”的美誉。
文章插图
包拯出身于庐州合肥的一个官宦家庭,二十八岁时考中进士。按照宋朝的制度,考中进士就可以当官,但包拯是孝子,信守圣人“父母在,不远游”的教诲,直到父母相继去世之后,才正式出任安徽天长县知县在上任途中,包拯写下平生唯一一首五律: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大意是说,做人要光明正大,就像秀挺的木材应该做房屋的栋梁,精炼的钢料决不应去做鱼钩,我应该做一个无愧史书的清官包拯初任安徽天长县知县不久,就遇上了桩“无头案。
文章插图
天长县辖区城东小羊村有一个叫刘全的人,以务农为生。一日傍晚,刘全到自家田间牵回耕牛,一路上使出浑身解数,耕牛仍不愿前行。刘全停下来一看,发现耕牛口角带血,再掰开嘴一看,不由心下大骇:大半条牛舌竟生生被人割去!第二天,刘全来到县衙击鼓喊冤,递了状子向包公哭诉说:“我们一家人都靠着这头牛耕田养活,如今眼看耕牛被割了舌头,就要活不成了,我们一家可怎么办啊!”
文章插图
此时正值农忙时节,杀死耕牛是大事情。北宋真宗年间官府有令,禁止民间私自屠杀耕牛,违者判死刑。爱民若子的包拯细细看了状词,心想:牛靠舌头卷食草料,舌头被割,牛不能吃草料;日久不吃草料,牛必死;牛死,主人舍不得把一头牛扔掉,必会宰牛卖肉或自己食用;官府得知,牛的主人必然会受到惩罚。人犯割牛舌并无利可图,这一定是邻里间结怨嫁祸。于是包拯问刘全:“你平日里与乡亲有什么恩怨?”
文章插图
刘全抓破脑袋苦思不得,只得说:“不知道,全凭大人做主。”包拯沉思片刻,计上心来命人拿了铜钱只五百贯给刘全,说道:“你回家把牛宰杀了吧,把肉卖与街坊邻里,用这钱添上卖肉得的钱足够再买一头耕牛了。刘全迟迟不肯拿钱,包拯坚持要他把钱拿走,刘全只得接下,犹豫地望着包拯说:太爷,官府不允许宰杀耕牛……
文章插图
包拯不耐烦地说:“一条牛舌算得了什么,也值得这样没完没了?快走吧!”#历史上的趣事#刘全虽有顾虑,但知县大不从,当天就把牛剥皮剃肉,卖与邻里。不出几日,刘全的东邻卜安奔至县衙告状:“刘全胆大包天,竞敢不顾官府禁令,私自将他家的耕牛宰杀了卖肉赚钱。请大人公断!包拯听了,不动声色地问道:“你知道刘全为什么要杀耕牛吗?”卜安回答说:“不知道。不过听人家说好像是牛舌头被人割……割掉了……”包拯一拍惊堂木,喝道:“大胆刁民,胆敢私自割去刘家耕牛牛舌,反咬一口诬告好人,该当何罪!还不速速招来!”
文章插图
卜安听了大惊失色赶紧跪下磕头服罪:“是小人和他有仇,所以割了牛舌头………”然后竹筒倒豆子一般交代了他与刘全结怨,先害其耕牛又企图诬告刘全的全部罪状。这是包拯断的第一个案件,自此以后,包机智断案的名声便被当地百姓口耳相传。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孤独寂梦人
- 北宋灭亡时梁山好汉大部分还在世,他们表现怎样?真令人失望透顶
- 大宋名臣录
- 包拯是不是清官专家打开包拯墓,发现这一物品后唏嘘不已!
- 茗山寺,绝壁之上有北宋的风。 ????
- 这个亡国之君写了一首诗,竟然因为一首词导致北宋亡国
- 只有天子才能穿龙袍。为什么包拯也可以穿?古代官服讲究历史的深层分析
- 乘风破浪的北宋“状元”练习生——沈括
- 【睢州历史】明代名臣李孟旸
- 巩义北宋皇陵的文物保护工作怎么样?
- 正史上宋江的真实结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