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路过我生命的每个人:每一次的因缘际会,都最终构成了我们本身( 二 )


二、对自我的反思
母亲|路过我生命的每个人:每一次的因缘际会,都最终构成了我们本身
 母亲|路过我生命的每个人:每一次的因缘际会,都最终构成了我们本身
文章插图
这本集子里有一篇名为《窃秋》,我个人认为写得真是入木三分,这几乎是所有人面对公园的鲜花时都会有的心态,而很多人也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事。梁晓声先是毫不避讳地描绘自己一系列自己的行径和内心活动,似有洋洋得意之色,之后却开始反思自己的欲望和贪念。我想这正是一个文学家所应具备的品格:时时反思。
梁晓声家附近有一个公园,每年秋至公园里的菊花盛开,很是养眼。梁晓声是爱花之人,但苦于自己的花总是养不活。于是心痒难耐,看到公园的花就想据为己有。心知这是不光彩的事,就在白天看好哪几株花值得一窃,挨到很晚的时候揣上把小剪刀,假装散步,观察附近有无人影。如果单个人影,便有所顾忌,因为无法判定他是干什么的。如果是成双成对便没了顾忌,行动敏捷,剪下离开。
有时候也会空手而归,就觉得沮丧、恼怒,诅咒些使人目的不遂的那个人很恶毒的话。刮风下雨天一定要出去“散步”,把那些欲开未开的花插入家中瓶子里,放在桌子旁,心里很得意。尤其是当几场秋风秋雨后,公园里的花一篇凋零,而自家花瓶中仍有花可欣赏,这种得意的心情就更甚。
梁晓声的这些描述实在是太精准了,想起之前看到小区里盛开的花,我的念头和窃花时的心理活动简直一模一样。只是,我虽觉得这是不怎么光彩的事,但程度也仅限于只是几朵花而已。
但是梁晓声却从中反思到自己内心是自私、贪婪和占有的欲望。他庆幸自己只是一个写小说的,如果延至官场、赌场、情场、商界等名利场,又会怎样呢?居然有点被吓着了。
这一朵朵花,竟也参与进了自己的生命里,不仅仅是带来美和享受,也带来了对自我内心的反思和照见。
三、经历越多,越懂“慈悲”
 母亲|路过我生命的每个人:每一次的因缘际会,都最终构成了我们本身
文章插图
梁晓声年轻的时候是个愤青,对于生活中很多不平事、不合理之事,都会挺身而出、疾言厉色。这点在《紧绷的小街》这篇中,就可以看出。
讲的是自己住所附近的一条小街,从刚开始的清净无人到后来摆摊成街市,人来车往的拥堵以及逐渐变得脏乱差。
一次看到一辆自行车和出租车拦住了道路,梁晓声便向前去疏通,得知双方并没有刮蹭,而自行车挡住出租车道路的原因就是对方按喇叭使人心烦,扬言非要堵到早市散了不可。梁晓声一听就来气,上前将自行车一顺,指挥出租车通过。而自行车主见势就要打梁晓声,只是没想到自己先挨了巴掌,被梁晓声的同事打的,接着乖乖离去。
还有一次看到一辆成心堵车的奥迪,斜停在菜摊前,三分之一街面被占,两边都堵了三四辆车,喇叭声此起彼伏,车主却充耳不闻。梁晓声上去就骂:“你聋啦!”车主只好把车停好。瞪着梁晓声气势汹汹地说:“你刚才骂谁?”梁晓声说:“骂的就是你”!对方见是位老者,骂骂咧咧地就把车开走了。
另一次是一辆捷达,车主和保安有摩擦,就故意把车停在那堵住出入口。梁晓声又上前一通骂,不过最终解决问题的还是交警队。
 母亲|路过我生命的每个人:每一次的因缘际会,都最终构成了我们本身
文章插图
除此之外,住在这条街上的居民对小街的脏也是很有怨气,有人说真希望把这条油腻肮脏的小街彻底冲刷一遍,有人说都是那些摆摊的让这条小街脏了。一次次城管出动,一次次市长热线也无法解决问题。
而随着经历越多,梁晓声对这小街的怨产生了变化。他看到每一个摊位、每一个店铺背后关乎的也许是一家人的生计。在卖咸鸭蛋的大娘和卖渣子粥的东北姑娘中间,来了一个五十来岁的外地汉子,卖风车。梁晓声心想,靠卖风车能卖出几个钱,找份活儿干不好么?后来才得知,这外地汉子的手臂断了,是只假手,干不了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