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人|被孔子称为“古之贤人”的伯夷叔齐,居然是昏君纣王的忠实粉丝

大家好,我们的汤姆来说事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贤人|被孔子称为“古之贤人”的伯夷叔齐,居然是昏君纣王的忠实粉丝
文章插图
伯夷叔齐韩愈写过一篇《伯夷颂》,他在文章里这样称赞伯夷:“若伯夷者,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昭乎日月不足为明,崒乎泰山不足为高,巍乎天地不足为容也。”这篇散文夸的是伯夷能够坚定自己心中忠义的信念,说他比太阳更耀眼,比泰山更崇高,比天地更广阔。但是,有的时候,太过于坚持己见,也意味着不懂得灵活变通、思维狭隘。01伯夷是商朝末年孤竹国人,他的父亲是孤竹国的第八任君主亚微。伯夷是长子,然而,父亲却想让他的三弟叔齐继承君主之位。按照当时的社会文化,理应由长子伯夷来继承君主之位,三弟叔齐也是如此认为的。可是,伯夷却不愿意这样做,他十分地孝顺,认为应该满足父亲的遗愿,让三弟叔齐继位。为了防止僵持不下,他居然想到了一个骚操作,那就是逃到孤竹国外,这样就可以避免自己继位了。在伯夷的计划里,自己一走,三弟叔齐就可以按照父亲的意愿顺利继承君位了。然而,叔齐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他心想,若是我继承了君位,不仅破坏了规矩,而且还是对大哥伯夷的不敬,这样做是万万不可的。然后,叔齐就效仿大哥伯夷,也逃出了孤竹国……听起来好像是一个兄友弟恭、互相谦让的美好故事,只是,不知道他们的父亲如果知道,会不会气得从棺材里蹦出来。毕竟,国不可一日无君,这俩人说走就走了,该置孤竹国的百姓于何地呢?幸好,亚微还有一个儿子亚凭。大哥和三弟都离家出走后,亚凭继位,成为了孤竹国第九任国君。古时候讲究孝顺、谦让,是为了让人不会因一己私利,而伤害了父母、别人的利益。反观伯夷的行为,虽然他的初心是好的,但是做法却欠妥。一方面,他离开国家,确实收获了美名,被后世传为佳话。然而,也只是空有名声而已,从此,他无法再为孤竹国的统治管理效力,也不能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其弟叔齐亦然。另一方面,伯夷父亲的遗愿也没有实现。父亲本来想让叔齐继承君位,结果叔齐不仅没有继承君位,连自己的国家都没继续待下去。更为可怕的是,哪怕是叔齐出走之后,伯夷仍然没有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任何反思,反而是打算高举道德的大旗一路到底。
 贤人|被孔子称为“古之贤人”的伯夷叔齐,居然是昏君纣王的忠实粉丝
文章插图
02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道,残暴不仁,诛杀忠臣,民不聊生。西伯侯姬昌去世后,其子姬发,即后来的周武王,不忍心天下百姓受此苦难,打算为民请命,替天行道,在太公姜尚的辅佐下讨伐纣王。这本来是件好事,纣王耽于享乐,不励精图治,而且滥杀无辜,是时候该改朝换代了。然而,伯夷和叔齐知道了后,却叩马而谏,说:“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他们没有看到黎民百姓正在遭受的苦难,而只是盯着姬发的“不孝不忠”。他们觉得,姬发的父亲都去世了,他不好好安葬,居然还打算带兵打仗,是为不孝。却不知道姬发的父亲心怀百姓,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让纣王下台,还给苍生一个太平的天下。他们还认为,纣王是君主,姬发是臣子,臣子讨伐君主,是为不忠。却不想想,纣王为君不仁,对这种残暴的君主忠诚,就是对全天下百姓的背叛。当时,姬发身边的手下就想杀掉这俩人,估计是被气的吧。生灵涂炭,我们辛辛苦苦带兵伐商,你不支持不说,还来这儿给人添堵,不杀你杀谁?却被一旁的姜太公给拦下了,说:“这是有义气的人,扶他们走算了。”姜子牙还是理智的,伯夷和叔齐的做法虽然有点一言难尽,但是也谈不上死罪,如果因为他们说了两句不好听的话,就任由手下的人杀掉他们,那跟残暴的商纣王又有什么区别呢?况且,懂得“忠孝”二字本是件好事,虽然这俩人有点过了。另一方面,也是伯夷和叔齐对于他们没有实质性的威胁吧,如果随便滥杀,反而坏了姬发的名声。事实上也是如此,伯夷和叔齐虽然一直忠于商朝,但是也做不出带兵打仗、反周复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