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以|福泽谕吉人人以当官为荣,人人都想做官的国家无法强盛

你是怎么看的?欢迎在底下评论区留言讨论哦!无事不知无事不晓,人称“江湖百晓生”的就是我—[名字] ,感谢大家的到来。《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
 也可以|福泽谕吉人人以当官为荣,人人都想做官的国家无法强盛
文章插图
前不久看到一篇文章:《福泽谕吉:人人都想做官的国家无法强盛》。不禁想起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唐初名将侯君集的母亲的墓志铭,上面有她几个儿子的名字,但是她的儿子里面有的是没有当过官的,名字居然就没有资格被写上墓志。其实这样的故事在古代比比皆是,没有当过官的男子的名字往往上不了家属的墓碑,也就是这个名字难登大雅之堂。比如,《红楼梦》中贾蓉是个“监生”,后来其妻可卿死了,其父贾珍想让葬礼风光点,墓碑上可以刻上官爵称谓,就用银子捐了个官(五品龙禁尉)。
 也可以|福泽谕吉人人以当官为荣,人人都想做官的国家无法强盛
文章插图
另外,在古代墓碑上,经常看到“处士”这个名词,用来称呼某某男子。一开始不知道什么意思,后来才知道处士的意思是:“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也可以解释为“读过书但没有做过官的人”。显然,古代把男人分为两类:第一,当过官的男人;第二,没有当过官的男人。甚至连女人,本来是足不出户的,也可以被朝廷封个“诰命夫人”,有品级,也可以穿上官服,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
 也可以|福泽谕吉人人以当官为荣,人人都想做官的国家无法强盛
文章插图
“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意思是学习之余还有余力或者闲暇,就去做官。到了科举时代,显然这句话的意思就变成了:读书就是为了当官。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古代,读书其实就是当官的委婉说法,比如:“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如果您能穿越到唐宋元明清,你会发现很多人是瞧不起手工业或者经商的,他们热衷于读书做官。在他们眼里没有360行,只有2行,那就是种地和当官。从一副对联“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也可以看出一二。(这里的读是指读“四书五经”,并不是数理化)
 也可以|福泽谕吉人人以当官为荣,人人都想做官的国家无法强盛
文章插图
“耕读传承”说明当时一方面重视农业,但更重视通过读书获取功名,这当然与科举制有关。很多读书人梦想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很多人醉心于功名,而求得功名的不二法门就是当官。甚至出现很多为了当官不择手段之人,在清末时期,“捐官”蔚为大观,很多人花银子买只有虚名的官,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在族谱、墓碑上写上自己的官职。溥仪《我的前半生》里写道,在清朝灭亡后,甚至出现一些人为了博得一个“谥号”,不惜在溥仪面前自杀。《我的前半生》中写,那些人为了一件黄马褂,为了死后一个谥号,每天都有人往紫禁城跑。绰号叫梁疯子的梁巨川,不惜投到积水潭的水坑里,用一条性命和泡过水的“遗折”,换了一个“贞端”的谥号。
 也可以|福泽谕吉人人以当官为荣,人人都想做官的国家无法强盛
文章插图
溥仪还说,有个叫叫王九成的商人,给直系军队做军装发了财后,为了一件黄马褂,在紫禁城内四处撒钱,被太监称为“散财童子”。无论是谥号,还是黄马褂,其实它们后面都隐藏着“我要当大官或者我也算当官的人了”的影子。这种“人人都想当大官”的思想有多么贻害无穷?轻则泯灭一个人的发展,重则影响国家的发展。比如《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有研究女性化妆品的天赋,本来一定会发明几款护肤美妆产品,但是硬是被其父贾政逼着读书科举,这让贾宝玉非常痛苦。
 也可以|福泽谕吉人人以当官为荣,人人都想做官的国家无法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