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科技的“二次革命”( 二 )


虽然从短期来看 , 他们尚且存在一定的发展可能性 , 甚至可以在某些时候利用早期的先发优势暂时获得领先 , 而从长期来看 , 他们其实已经落后于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科技玩家一大截 。
首先 , 从盈利模式上来看 。
以金融为终局的玩家依然在延续流量思维 , 不同的是 , 他们将互联网时代的那种收割C端流量的思维模式 , 延伸到了B端领域里 。
虽然在现阶段 , B端流量尚且存在一定的红利 , 并且可以借助互联网时代的模式获得一些收益 , 但是 , 他们不知道的是 , 现在行业的痛点和难题早已不是流量对接 , 而是变成了落后的产业供给与升级的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 。
在行业矛盾业已发生深度改变的大背景下 , 一味地延续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逻辑 , 一味地照搬照抄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模式 , 虽然可以减少投入 , 可以继续收割红利 , 但是 , 依然无法掩盖红利见顶的根本性问题 , 最终所导致的一个最为直接的结果就是这种盈利模式的难以为继 。
对于跳出金融牵绊 , 真正从数字科技的角度来寻找新盈利模式的玩家来讲 , 他们早已抛弃了对于流量的依赖 , 转而寻找一种深度赋能与自我盈利相互协调的新盈利模式 。
通过深度赋能 , 数字科技的玩家们找到了改造供给侧的方式和方法 , 即使是不对流量进行收割 , 他们同样可以实现深度赋能与自我盈利的共同发展 。
这其实是一种完全有别于以资本和流量为命脉的发展模式 , 而是一种全新的自我造血 , 协同发展的盈利模式 。
其次 , 从底层逻辑来看 。
以金融行业为终局的玩家依然将自身的目光局限在金融行业本身 , 这种发展模式的底层逻辑其实就是建立一个又一个的平台 , 形成的是一个又一个的信息孤岛 。
不同的平台之间难以实现有效融通 , 行业效能依然无法得到本质上的提升 。
这其实是依然是互联网式的发展模式 。
这种发展模式所形成的一个最为直接的结果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平台 , 这些平台为了争夺流量和势力范围而进行不断的征伐和乱战 , 最终他们的发展仅仅只是行业内的 , 难以持续的 。
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科技的玩家的底层逻辑其实已经发生了深刻改变 。
他们的终极任务并不是要建立一个又一个的平台 , 并不是要形成一个又一个的信息孤岛 , 而是要将这些平台融合 , 将这些信息孤岛联通 , 从而实现的是不同行业 , 不同平台之间的联通 , 最终完成的是一种全新的发展逻辑 。
再次 , 从表现形态上看 。
以金融为终局的玩家真正形成的依然是一个平台 , 抑或是一个行业 。
以金融为例 , 他们进化之后形成是新金融、数字金融、智慧金融等产业类型 。
这些新的产业类型 , 其实依然是一种传统行业的新形式 , 新变体 。
虽然这些新形式、新变体在短期来看 , 具备一定的发展潜能 , 拥有一定的发展可能性 , 但是 , 从长期来看 , 这些新形式和新变体仅仅只是某个行业的新形态 , 而没有真正实现行业本身与外部行业的深度联系 。
说到底 , 这种局限于行业本身的发展模式带来的仅仅只是行业本身的小范围的变化 , 并且这种变化有很大可能性还是不彻底的 。
虽然从表面上看 , 这种立足行业的发展模式获得了改变 , 但是 , 这种改变同样是不彻底的 。
一旦行业本身的红利被消耗殆尽 , 玩家们依然要寻找新的发展模式 。
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科技的玩家早已跳出了行业的牵绊 , 真正站在了“上帝视角”来探视和把握未来的发展 。
他们的表现形态不再是某某金融 , 不再是某某产业 , 而是变成了一种更为基础的存在 。
他们不仅仅只是金融行业的“血液” , 同样是金融相关产业的“空气”、“水”和“石油” 。
这种表现形态无疑消弭了行业的壁垒 , 联通了行业的孤岛 , 摧毁了林立的烟囱 , 最终必然将会发挥更加具有想象力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