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有一首红歌,是新中国的史册画卷上浓墨重彩的背景音乐:它是开国大典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时奏响的凯歌;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的编钟演奏乐曲;是1970年伴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的音乐,让"此曲只应天上有"变成了现实。这就是唱出了以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初心的红歌——《东方红》。《东方红》歌词的初创者李有源是一位土生土长的陕北农民,歌词通俗朴实又极具感染力,赋予了整首歌强烈的原生态民歌风味。他一生贫苦,去世前"想吃肉"而不可得,当家人好不容易买来肉时,他却已经抱憾离世了。
文章插图
美学家朱光潜曾经说过:"民歌的作者首先是个人,其次是群众,个人草创,群众完成。"载入史册的革命颂歌《东方红》,其本质上就是口口相传唱出来的陕北民歌。后来在演变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最终成为了一首风靡全国、响彻寰宇的经典红歌。关于《东方红》的填词作者到底是谁历来颇多争议,但如今基本已经公认的初创者是李有源。1957年,民族音乐学家李石根去陕北考察时专访李有源的家人,当时他已经过世两年了。从李有源的二儿子、哥哥、嫂嫂以及侄子李增正那里,李石根了解到了这位"村里唯一的文化人"的一生,以及他填词的《骑白马》后来改名为《东方红》的详细经过。他还获得了两本珍贵的线装手稿遗物,其中包含了不少歌词的抄写草稿,可惜后来不知所踪了。位于陕西省东北部的佳县被誉为"《东方红》的故乡",而从佳县县城出发,沿榆佳公路北行大概两公里,就会看到一条路牌标识为"东方红路"的乡间公路,沿着这条路,通往佳芦镇张家庄,就是李有源的家乡。
文章插图
李有源生于1903年,祖祖辈辈都是租田种地、靠天吃饭的农民,一到灾年就被迫外出逃荒。13岁那年,李有源的母亲让他去刘家沟投奔外婆家。在那里,他幸运地上了一个冬天的私塾,通过《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读本认识了不少字,打下了自己读读写写的基础。16岁时,求知若渴的李有源争取到了在县城小学打杂的机会,又断断续续旁听了四个冬天的课。因此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只有五六十户人家居住的张家庄,能够识文断字的李有源就成了乡亲们眼里唯一有文化的人。他为人忠厚,乐于助人,农闲时不吝于尽情展示自己的多才多艺,写写画画、拉板胡、弹三弦、编秧歌都很在行,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农民歌手"。
文章插图
作为村里的"文化人",李有源一向喜欢随口编四句、六句的词和着民歌的调子哼唱,日常交谈时兴之所至也会偶尔冒出一些四六韵味的句子。尤其30岁以后,他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影响,李有源更热衷于编写民歌和快板的唱词了,传唱开来的有《武昌起义》《缴公粮》《狼尾谷》等,因此他能写出著名的《东方红》歌词并非偶然。经典革命颂歌《东方红》的诞生作为红色革命老区,佳县留下了不少革命先辈的足迹。从文献记载来看,毛泽东在佳县的15个村镇生活、战斗了100天,在当地老百姓心目中,他就是共产党人的象征,李有源自然也不例外。他编写了不少歌颂的歌谣,但始终觉得没能充分表达出心中热烈澎湃的崇敬之意。陕北民歌以多姿多彩地展示当地劳动人民的民俗生活和奔放情感著称,亲身体验过这里风土人情的美国采访人员斯诺曾感叹:"走向陕北,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中华民族文化。"这里流传着诸多生机盎然的民歌,《骑白马》就是是当地一首表现男欢女爱内容的民歌小调,曲调轻松、自由地随生动的唱词而变化。【
- 他才是梁山真正的老大,既非宋江,也非卢俊义,吴用临终才想明白
- 梁山上第一个看清宋江的人,临终前故意留下遗言,却没人听懂
- 梁山上第一个看透宋江的人,临终前留一句遗言,揭露宋江天大阴谋
- 林徽因真实死因是什么临终想见梁思成最后一面,为何却遭拒绝
- 晚清大侠郭云深,临终前在狱中摸索出盖世拳法,如今已被列入非遗
- 和珅一生忠君 乾隆临终前为他留的保命圣旨上只有3个字
- 她是郭沫若的日本妻子,活了101岁,临终前的举动使国人敬佩!
- 徐志摩因为林徽因和她离婚, 林徽因临终前见她一面, 说了18个字!
- 李逵临终遗言,字字都是泪,揭开宋江的兄弟情!
- 林徽因临终前见了张幼仪一面,仅说18字,让张幼仪记了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