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是一个很特殊的时期,新思想与旧思想交融更替,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同时也诞生了很多融贯中西的大学者,比如说陈寅恪、蔡元培、胡适还有辜鸿铭等大师,今天要说便是辜鸿铭大师。
文章插图
辜鸿铭出生于1857年,父亲是马来西亚的一位华侨,母亲的身份不详,据说是一个西洋人。辜鸿铭从小便展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学习天赋,再加上家庭的原因,在10岁左右的时候便先后去了英国、法国、德国读书,还有意大利、奥地利等国。他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并且获得了13个博士学位。被誉为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还有东方华学第一人。1880年,辜鸿铭结束了自己14年的求学历程返回故乡槟城,其后遇见了清末的学者还有外交家马建忠,两人一见如故倾谈了3天,思想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文章插图
辜鸿铭自此之后开始学习中国文化。1983年他便能将《论语》、《中庸》译成英文,之后还相继在海外发布和印行。成为了享誉中外的大学者,1913年还曾和泰戈尔一起提名诺贝尔奖,不过辜鸿铭的功绩大多在学术研究上,所以落榜了。1917年的时候,蔡元培执掌北大。辜鸿铭的才华让蔡元培深感钦佩,于是便邀请他来到北大执教,主要教授英国文学。
文章插图
不过令人觉得奇怪的是,辜鸿铭虽然从小留学外国但是却十分的崇尚清朝的一些封建习俗,比如说留辫子,穿长大褂等等。有一次学生还因此嘲笑和质问他,但是辜鸿铭一句话却让学生们都哑口无言了,他说:“我的辫子是有形的,但是无形的辫子却在你们心中”。还有一次辜鸿铭遇见了更尴尬的事,辜鸿铭来到英国办事,他依旧我行我素的穿着传统的长马褂还梳着一头长辫子,他坐着英国的公交车上,和周边的环境显得格格不入,但是辜鸿铭却并没有在意,而是坐在位置上看着报纸,等待着公交车到站。
文章插图
可是这时候上来了几个英国人,他们一眼就看见了“突出”的辜鸿铭。他们用英语嘲笑和讥讽辜鸿铭,以为穿着如此老派的辜鸿铭是那里来到乡下土包子,听不懂英语。辜鸿铭听了这些嘲笑的话,默不作声,只是将报纸倒了过来。几个英国人笑的更厉害了:“连报纸都拿反了,还在那里装”。但是突然嘲笑声却戛然而止,只见辜鸿铭拿着倒着的报纸读了出来,一口流利的英语,让几个老外都自叹不如。他们脸都羞红了,气氛太过于尴尬,于是他们便赶紧下车溜了。
文章插图
实际上辜鸿铭在国外的学界的名声很大,有一个外国人便曾评价辜鸿铭说:“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却不可不看辜鸿铭”,只不过这几个外国人有眼不识泰山,通过穿着打扮就轻易的评价一个人,最后只是在自取其辱。
- 当年击败北大硕士,拿下诗词大会冠军的37岁外卖小哥,如今变化让人认不出
- “华佗是印度人”,印度专家再次发声,清华教授认同并提出观点
- 英国历史教授:大禹只是神话人物你们还当做真事。网友:见识短浅
- 王云强教授荣膺中国传统文化品牌“年度影响力人物奖”
- 北大天才不顾反对当和尚,父母哭求都拦不住,9年后终于说出原因
- 70年代罕见的老照片:胸前佩戴大红花是荣耀的象征,老师在课堂教授古诗
- 天才田晓菲,她是海子的知音,13岁进北大,35岁成为哈佛教授
- 从“有书”到“无书”:北大教授朱青生的理想书房
- 孔子美术馆特聘客座教授——孙士叙
-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保继刚教授携专家调研组到贵港市开展文化旅游资源考察调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