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尘埃落定》获奖20年,阿来谈物质时代的“文化之和”

“那是个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听见一群野画眉在窗子外边声声叫唤。”
——节选自长篇小说《尘埃落定》
1994年,小说《尘埃落定》问世,当时的作家阿来没有名气,纯文学也被大部分编辑认为没有市场,小说遭到了十几家出版社的退稿。直到1998年,在阿来已经不抱希望的时候,人民文学出版社将该书出版,也让阿来从茶马古道上偏远、闭塞的小村庄,一路走向顶级文学殿堂,成为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
 和而不同|《尘埃落定》获奖20年,阿来谈物质时代的“文化之和”
文章插图
今年恰好是《尘埃落定》获茅奖二十周年,长销至今,《尘埃落定》已经被翻译成多国语言。虽然从整体上来说,世界的主要文学界话语权还是在西方的手里,但近些年,中国的文学、中国的文学家,也得到了国际社会更多的关注。
 和而不同|《尘埃落定》获奖20年,阿来谈物质时代的“文化之和”
文章插图
和而不同|《尘埃落定》获奖20年,阿来谈物质时代的“文化之和”】近期,阿来做客一档高端文化访谈节目——《毛铺·和文化录》时,结合自身文学创作与经历,同知名媒体人杨澜女士,围绕多元文化之和、世界文学之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和而不同|《尘埃落定》获奖20年,阿来谈物质时代的“文化之和”
文章插图
“文学与艺术的根本使命是建立起不同人群、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关系,使大家彼此了解。”阿来作为走向世界的当代少数民族作家,在《尘埃落定》一书中还原了最后一个土司家族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同时也为读者呈现了藏族人日常生活的鲜活细节,以虚构的形式表达了多元的、动态的西藏文化。阿来和而不同地将自己的民族性进行了跨民族跨语言的融合,让《尘埃落定》中的少数民族文化有了民族共通性和世界性的一面,这不仅是族群文化与国家文化的相融之和,更是小文化与大文化之和。
阿来从不认为自己只属于藏族,他有着强烈的大文化观意识,他认为当今时代文化不应该被撕裂,而应该共同汇流,和而不同,他的写作,也意在于此。
 和而不同|《尘埃落定》获奖20年,阿来谈物质时代的“文化之和”
文章插图
这种“和而不同”,与节目的联合出品方劲牌毛铺的“和”文化理念如出一辙。几十年来,劲牌专注于健康产业,成就了中国劲酒。独特的企业文化气质又与“和而不同”的内在品格一脉相承,开创了全新品类毛铺酒,“和而不同,匠心毛铺”,共同承袭渊源流长的中国“和”文化。
 和而不同|《尘埃落定》获奖20年,阿来谈物质时代的“文化之和”
文章插图
毛铺作为“和力”发起者,以文化访谈节目的形式,对话文化、财经、科技、健康、教育等领域12位行业翘楚,期待多元领域的“和而不同”能与毛铺之和碰撞出更多精彩,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中国和力,自觉传承中华和文化。
在这一点上,阿来对年轻人的期待与毛铺的品牌愿景极为相似。急速发展的商业社会,人心浮躁,急功近利,高雅的作品和通俗的作品并行,面对“娱乐至死”的社会文化行为现状,阿来则表示:作家可以去了解市场与读者的喜好,但不能为了迎合低俗,丢失自己创作原则;年轻人也应当去关心社会,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和而不同拥抱时代的变化。
 和而不同|《尘埃落定》获奖20年,阿来谈物质时代的“文化之和”
文章插图
“如果不是物质包裹起来,灵魂住在哪?”阿来在节目中一再强调,世界是一个整体,许多事物都不能被撕裂对待,物质和精神是可以得到调和的。在他的内心中,纯文学和通俗文学的对立是不存在的,他倡导年轻人除了碎片化娱乐性的打发时间的阅读,还应该有意识的进行一些相对认真严肃的阅读,在拥抱变化迎合社会的同时,也要“和而不同”传承一些时代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