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宇宙创世论是“元气论”,认为天地世间万物都是由元气形成的。而天地日月星辰和天文气象的形成,更是阴阳二气的结果。如《列子》说“日月星辰,积气中有光耀者”。对于云、霞、雷、雪等,古代文化的认识分别是:阴阳聚为云;霞者,赤云气也;虹,阴阳不当交而交者,天地淫气也。另外还有“阴阳相薄,感而为雷”;“天地积阴,寒则为雪”。这篇文章要说的是与雾相关的文化。
文章插图
《尔雅》书中说“地气发,天不应,曰雾,雾谓之晦”。《春秋元命苞》载“阴阳乱为雾,气蒙冒覆地之物”;这个观点在《曾子》中也出现“阴阳之气乱则雾”。从这些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认为雾气的形成,是因为地气(阴气)上升,天的阳气未能相互作用,这样就产生了蒙在地面的雾气。而阴气盛的时节就是深冬到春分前,因此这段时节最容易产生雾气。
文章插图
古代认为,阴阳二气均匀,是最适宜的天地和空间状态。地气为“阴”,阴盛则阳不足,阴气上升,必然阳气有所收缩。按照现代气象学的解释,云雾的形成都是空气中湿气的作用,与春夏秋冬即寒温不同的气象条件相结合,汉代王充《论衡》里有详细记载“云雾,雨之徵也,夏则为露,冬则为霜,温则为雨,寒则为雪,雨露冻凝者,皆由地发,不从天降”。
文章插图
现代气象学对于雾的定义是:雾是由悬浮近地面空气中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天气现象,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从这个定义中,说明雾本身是液态的。雾的形成条件是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由此可见,古代关于雾的解释,是包含了以上的定义和条件的,只不过使用“阴阳二气”的概念。
文章插图
【 阴阳|古代如何把天文气象与“阴阳二气”联系起来,去解释雨露雪霜】古代对于雾的认识虽然是清醒的,但是自古都有“天象应人事”的说法,尤其是在汉代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的理论后,这些结合的更密切。董仲舒就明确说过“太平盛世,雾不塞望”。望,就是指的是虽然有雾,但站在一定角度,还是能透过雾看到景象,而不是连绵数十上百公里。在《京房易候》里,以十天干的不同年份,对于雾的应兆给予解读,比如“甲乙有雾,病疫;丙丁有雾,旱”等。在《天镜》书里说“黄雾”现象“雾如黄土,百姓劳苦、奔忙、不安”。这里的雾,是否指“霾”,不得而知……
- 中国古代史上价值连城的5件国宝,若有幸得到一件,便可富甲天下
- 三种吉祥鸟的画法分享
- 如何欣赏陈子昂的千古名句“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 如何直观地说明汉朝到底有多强大?
- 郭靖和黄蓉是如何把秘籍放进屠龙刀里的
- 如何“歌唱到老”?看看70岁的刘捷是怎么做的吧
- 10英寸超大屏电纸书:博阅P10快速上手,超低价使用如何?
- 把“穷”与“富”拆开看,原来如何致富古人早告诉我们了,千年无人知
- 当年,他培养黑势力团体敛财数亿,后靠做慈善洗白,结果如何?
- 5本超经典的古代言情文少女眉若远山,琼鼻樱唇,桃腮雪肤